实啊,我认为,想要培养相关人才,未必要开设相关专业。我们作曲系几个专业,如果有学生对录音、音响感兴趣,可以来我们工作室学习。本系的学生,乐理肯定没问题,编曲制作也可以在学校学习,而现代技术方面则可以去工作室学习,我们工作室的设备一直在更新,技术也一直在更新,这方面肯定要比学校要强一点。”
刘林眼睛一亮,“你这倒是一个方法,你们工作室的技术,确实能弥补我们学校的不足,关键是不用另外开设新专业,代价要小很多。不过,学校该以什么形式跟你们工作室合作呢?”
“这个简单,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即可。”
“校企合作?”刘林对这个模式并不太熟悉。
校企合作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二十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发展,德国跟美国就出现了校企合作模式。
德国是著名的“双元制”,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
而美国则是辛辛那提大学提出了“合作教育”概念,具体实施方式跟德国双元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在中国,校企合作的概念才刚刚出现,而且都出现在技工院校,刘林不了解也正常。
周彦解释道,“可以让一部分有意愿的学生,进入到我们工作室工作,他们在学校学习音乐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室一边接触相关技术,一边进行实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