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91 章(2 / 2)

78公斤。

而这个重量,比迄今为止发掘过的全国汉墓中的黄金总量加起来都大。

当然了,这也只是海昏侯墓破得诸多项记录中的其中一个。

与此同时,另一组专家还在棺材中发现了一件青铜器。

虽然这件青铜器本身算不得多珍贵,但上面却刻了一行字。

“昌邑籍田铜鼎容十斗重卌(xi2)八斤第一”

这其中的昌邑指的就是昌邑国,也是刘贺在当皇帝之前的封地,其国都位于今天的鲁省菏泽市某县。

彼时的昌邑国国都是一个非常富饶发达的地方,商业繁盛,尤其是以冶铁行业最为发达。

所以能出产这样精致的青铜器也并不让人惊讶。

可关键是,海昏侯墓所在

的地方是西江啊!

两地距离一千多公里呢!

谁也没想到海昏侯的陪葬品里竟然还会有昌邑国的东西。

几乎同时,又有一些专家发现了一些精美的漆器,而上面都刻着“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

只可惜,这些刻字后面没有注明是哪一代昌邑王。

好在昌邑王只传了两代,不是刘贺就是他的父亲刘髆。

刘髆在位十一年,刘贺也在位十多年,无论这些器具属于谁,都肯定是在昌邑制造的,并经过长途跋涉,被人带到了海昏侯国。

但专家组更倾向于这些器具是属于刘髆的。

因为那青铜鼎上刻着“籍田”二字。

籍田是指每年开春,一国的统治者以下田亲耕的方式,劝导农民辛勤劳作,以获丰收。

虽然如今听上去有些伪善,但要知道,当时亲自做籍田之礼的都可以被称得上一声明君了,代表了诸侯王非常重视农业,亲力亲为。

照这个描述,听上去不太像是刘贺会做的事。

要知道刘贺承袭了父亲刘髆昌邑王的位置之时也不过十来岁,还是个少年人,再加上地位高又有钱,年轻气盛、为所欲为才比较符合人设。

他们猜测,这些籍田之礼所用的青铜器,很可能是通过馈赠、变卖、罚没甚至缴获的方式辗转流传到了江西的,不太像是刘贺自己锅瓦瓢盆的带来的。

就像是越王勾践剑出现在了湖北江陵楚国的墓葬之中一样,肯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事发生了。

但也有专家进行了反驳,因为能看到这次M1中还有一大个乐器库,里面有很多乐器上也有“昌邑”二字。

而在那个被称为礼崩乐坏的年代,这些乐器的一大作用也是作为礼器参与籍田之礼,如果不是刘贺亲自参与了这些礼节,又怎么会把这么多东西都放进自己的墓葬之中呢?

秦朝虽然统一了诸国,但末期是个乱世,我们后世的音乐、诗歌、制度、文化,都是在西汉建立的。

这也是我们现在称自己为汉人的原因。

而这其中,齐鲁大地的传承血脉当中,很可能也有刘贺的一些贡献。

从刘贺的书信中也能看到他信奉儒家文化的影子。

这样的人,亲自参与籍田之礼并非不可能啊。

但两方专家争执几番,仍是没有结果,归根结底,是缺乏确凿的证据。

如果后者的猜测成立的话,那么刘贺就不仅仅是个热爱读书的人了,还是个从年少时期就重视农耕的诸侯王。

放眼整个历史长河,其实一个皇帝能做到这两点已经不错了。

从这点上来看,刘贺是有几分做“明君”的品质的。

但这一切推断都有一个重大的前提——

这墓主人真的是刘贺。

经过半月的清理,内外棺之间的空间终于被收拾干净了。

专家们纷纷对内棺之中的遗物抱有很大期待,毕竟这是距离墓主人最近的地方,理应放着他最最宝贵的东西。

而按照汉朝风俗,多半是大量的玉器。

其中最关键的,是不论对任何人来说,都最珍贵、最私人的玉器——私印。

这也是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铁证。

除了私印之外,应该还有他获封诸侯王的候印。

一切的一切,就差把内棺开启了。

经过专家们进一步的反复论证,他们终于决定,将内关直接整体打包,移至几百米外的实验室,在最顶尖的实验环境下进行开启。

这个决定一下之后,实验室考古的研究员们就纷纷忙碌了起来,准备好了各类高科技设备。

秦铎和楚孑因为和实验室的人混的比较熟,所以也过去帮忙。

本来就是紧张有序的忙碌,岂料秦铎看到一位研究员准备的东西,是真的绷不住了。

他指了指那位研究员刚刚买来的几大箱子快递,满脸黑线。

“为什么买了这么多红绳子啊?你是怕内棺里的是僵尸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