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过后,阿杨好像被倒流了时间,像又回到了山上的那些日子——甚至是他身量未长成的那些时光。早起练武后做了早饭,然后去敲师父的门催他起床,饭后师徒二人一起散步,期间师父便仔细考校,以此调整今日教学的内容。过去阿杨考过省试之后便不再考了,顾修竹知道他无意做官,虽然理论上的知识教给他了,但却没有过于深入。他虽然会引导他思考,但却没有像教导黛玉时那样带他去各个地方,从为大宋谋取更好的未来的角度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地思考。而官场规则、人际交往一类,他自己都是一知半解,当年全是依靠过强的能力和人格魅力撑下来的。如今他能帮阿杨的,也只有一边给他加课,一边陆续联系之前的熟人(迷弟) 罢了。 还好阿杨这小子教得省心,一手做饭的本事也不差,不然在这小子一大清早把他敲起来的时候他已经把阿杨脑壳子锤开来。 黛玉知道顾先生给阿杨加课后也跟着上了一节课,知道他们的内容进度并不适合自己后还是跟着温故知新,也给了顾修竹偷懒的机会。他有时一边喝着茶,一边让他们两个自己讨论。 两个人彼此交换观点,思维和灵魂交流碰撞,不断给对方惊喜,也不断地碰撞出新的灵感。 课上到后来,阿杨越发觉得师父像个谜语人了,而渐渐回归进度的黛玉却表现得适应良好。 这对阿杨来说是全新的课,但他适应的速度远超出师父的想象。这是这两年的游历带给他的,来自路边的早点摊或田里耕耘的农户的见闻。 师父道:“有的东西我能直接教你,但是往后这些却要你自己尝试。这本来就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也无法评价对错,我只能以我的经验给你一些参考。让你至少别一开始就走错路。” 下了山后愈发放飞自我的顾修竹此时才终于有了些在山上前凹出的世外高人的样子。 小年过后,日子过的飞快。 阿杨每日除了上课,还会抽些时来按着年俗慢慢准备东西,认认真真地想要过一次山下完整的年。 转眼是除夕,阿杨早起看了会儿黛玉借他的她过去听案时的笔记,他轻轻地摩挲了一下书内页黛玉的名字,轻笑一声,动作温柔。 黛玉今天没有来,阿杨也给师父放了假,让他多睡了会儿懒觉。虽然师父平日里强撑出来的风采的确很唬人,但他为了维持师父的尊严不得不强撑着自己爬起来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看了四五个案子,阿杨合上书,把本子收好,站起身身了个懒腰去叫师父起来吃饭。虽然他也想放师父睡到中午,但他们一会儿还要一起去送馈岁。 桃符门神什么的都是早早准备好了的,贾敏连守岁时吃的坚果都帮忙置办好了。还特意问了要不要帮他们准备年夜的饭菜。又让人送来了新鲜的时蔬食材,道是他们自己庄子上种的。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 送馈岁,白话而讲,即是送年礼罢了。 早在腊八过后,府上就陆陆续续收到了不少的年礼。起初阿杨不在意,直到前些日子他看到师父理回礼的单子,在其中看到了自己上司张述张指挥使的名字。 阿杨:已经对自己身边的人中师父的存在感感到疲惫了。 但之前阿杨起了劲头学习,师父就索性把送馈岁的日子安排到了除夕。东西是早早准备好的,只是临出门前有天使上门道官家赐了馈岁,师徒二人不得不在家多等了一会儿。通知的天使来了没多久,官家赐下的年礼很快就到了,除了惯例的那些,里头还有宫中雕印装裱的钟馗像。 过去这是只有中书省与枢密院的官员才有的礼,这些年官家却是不拘着赏赐,但也可见他对阿杨师徒俩的关心重视。 师徒二人出门后在路上看见道观的道士四处送仙术汤,阿杨鼻子受不了那烟熏火燎,平日素来不往那些寺庙道观跑,还好奇了一下,“那是什么东西?” 面白长须的道士看见他们,好脾气笑问:“二位也要也来一点些?” 阿杨虽然好奇,但还是摇了摇头。 才别过道士,又看见郎中,好好一个除夕,谁也不得闲。那正四处送屠苏袋的医士看见阿杨,打着招呼跑了过来:“杨兄弟,带个屠苏袋回去吧。” 阿杨谢过,道:“前些日子才去你家抓了材料,今日就见你四处送,倒显得我亏了。” “亏了谁也不亏了你去,来,多给你两袋!” “我瞧着你是想赶紧把这些解决了回去偷懒。我现下才出来,不太方便拿东西。” “行,那我送到你府上,还是放老地方。”那医士应下,道:“除夕哪有人来医馆,怕不吉利,小病多就忍忍过了,那儿有我爹坐堂呢,我留在馆里也是碍事,边上药房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