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情况大为好转,收入大大增加。但最近两年朝廷增加一些部门,官员俸禄支出也随之增加。而且增加比例不小。”
“费阁老,此事我也知道。”
王瓒点头。
朝廷增加一个部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哪里那么容易。成立一个部门要配备多少官员,当然这个年代正式的官员还是少数。毕竟每三年才出来三百左右的进士。
就说一个县城,正式官员才几个人。
可是正式官员少,不代表朝廷支出就少。因为每个官员配属的属官却是一大堆。就像是县城几个正式官员,但整个县衙多少吏员。
一个知县下属的属官,几乎和朝廷六部是相对应的。
那些朝廷部门也是一样。
正式官员少,但属官一点都不少。
而且新成立的朝廷部门,都是要把部门延伸到地方。在地方要有直属的机构,这样需要的官员就更多。到了最下面官员严重缺乏,特别是八品、九品官员非常稀少,完全无法满足需要。所以朝廷开始让很多举人入仕,以此来补足基层缺乏官员的局面。
这么多新的官员出来,俸禄支出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且任何一个部门,除了官员俸禄,部门的经费同样是一笔很大的款项。像土地部,想要丈量土地,需要的经费是俸禄的不知道多少倍。这两年朝廷在这方面的支出是明显增加。费宏和王瓒都是内阁阁臣,对于这个事情当然明白。
“开源节流。虽然朝廷收入增加了很多,但开支如此迅速增加。前几天户部秦尚书还跟我说这个问题,若是不节制,未来必会成为朝廷大负担。”
“费阁老,自古以来朝廷财政,说白了都是开源节流。朝廷这几年开源做的很好,所以朝廷收入一直在增加。介夫公(杨廷和)在朝之时,节流做的很好。现在这样的情况,朝廷应该要继续往节流方向努力。”
“思献兄,你说的太好了。英雄所见略同,跟我想的一模一样。”
费宏连连点头。
道:“皇上思虑的就是这个。我一直在想,如何为皇上分忧,解决目前朝廷俸禄开支继续上升的情况。最近想了想,并没有多少好办法,倒是有一个笨办法。既然朝廷俸禄支出增加是因为增加了部门,是不是可以裁汰一些部门。”
“费阁老,你这是…………”
王瓒非常惊讶。
比当初皇帝要发起大礼仪之争还要让王瓒惊讶。
因为王瓒根本没想过这些。什么叫裁汰一些部门,大明开国一百五十年时间,也没有人说要裁汰朝廷部门。就是杨廷和新政的时候,也只是要清理冗员。
也不会说要裁汰一些部门。
因为朝廷任何一个部门,存在时间不是大明朝这一百五十年。而是往前几百年就开始有的部门,大明朝很多是借鉴了前朝的朝廷机构。
这样的部门要裁汰,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说这是个笨办法。我只是觉得,像一些部门,如太常寺这样的部门,可以直接并入到礼部。一些没有多少作用的部门,留着对于朝廷财政的压力太大。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满朝文武能够说服皇上的,唯有思献兄一人。所以才单独找思献兄说话。”
“费阁老,你高看我了。”
王瓒竟没有立马接话。
因为王瓒不知道费宏的意思是什么。自己和王瓒虽然算不上是你死我活的政敌,但关系也没有好到可以讨论这样事情的地步。而且裁汰一些部门,得罪多少人。费宏作为内阁首辅自己不上前,却让自己上去,王瓒怎么看都不怀好意。
“思献兄,你要知道,介夫公(杨廷和)在朝的时候,解决冗员问题,皇上是大力支持的。你看看目前南京六部空缺了多少位置,裁汰了多少清吏司。皇上的态度还不明显吗?只是这种事情皇上不好说,也不好出面,这一点你我要理解。而且你我身为臣子,就该为皇上分忧。你说是不是。”
“费阁老,你说的的确有道理。我们作为臣子,解皇上之所需,为忠臣之道。不过你是内阁首辅,这样的提议,你来主持最好。我人微言轻,怎么也轮不到我来挑头,你说呢?”
王瓒还是摇头。
王瓒的政治智慧的确是比不上费宏,脑袋瓜也没有费宏这么聪明。
但也知道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自己和费宏又不是政治盟友。这样的事情费宏可以和内阁乃至于大九卿任何人都可以商量,唯独和自己商量,总是感觉不对劲。
费宏叹口气。
站起来道:“思献兄,既然你不愿意,那就算了。我是想皇上在朝廷当中最信任你,朝野当中也只有你最有办法说服皇上,最有办法懂得皇上的心思。就像是你能够说服皇上罢天下镇守太监一样。我虽然是内阁首辅,但有些事情还没有你说出来有分量。我想皇上也希望你出这个头,帮皇上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