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方(2 / 3)

而伏,视生死无物。

何等气节?

他李白虽未生于汉魏交际,也未生于南北乱世,对建安之风骨,却也抱有着崇敬之心。

从踏入长歌门的那一刻起,此生命运,便与长歌息息相关。又何须将你我,将从前和以后,分的那般清楚?

只要所做之事,安于本心,不负长歌,不悔足以,何须顾虑其他?

杨长月走了一步,不察之下,琴弦在指尖下,微微响了一声。她闻声,低头看着那道颤动的琴弦,缓缓一笑,“是。先生,长月明白了。”

“过来。”

“看今日这幅如何?”

远山如黛,春水华光。

杨长月眼睛一亮,道,“自技艺看,用以抹勾等多种笔法,层次分明,墨以黑绿红为主,重叠及水墨晕染柔和。三月长歌,桃花盛放,湖光山色,自是美不胜收。”

“拿着。”

“哎?”

她诧然的模样又逗笑了先生,李白摆了摆手随意道,“拿去吧。”

“谢先生。”山水画,长歌的,诗仙画的→回去供起来。

她一副得了宝贝的模样,仔仔细细将画卷卷好,与琴收好了,站在一边,看着李白又开始冥思作画,自己就端起砚台研墨。

良久,李白拿起另外一幅画,“来看看。这一画,有何不足?”

“似是……留白不足,略显拥挤……”

李白点了点头,对她的鉴赏能力表示肯定,“长月有慧眼。”

顾霜迟路过之时,正好见到,他站在凉亭边的松树之下,听闻言语,似有恍悟。静默着,远远看到青莲居士带着杨长月在凉亭中落座下笔,知道那位先生又是教学之心起了,站了一会,想起了自己的君子六艺,转身离开了。

……

兴文堂的早课总是相当准时。

今日骆子维先生还迟了杨长月一步。

课间,骆子维讲完楚辞&天问一则,忽发问曰,“年正月,金城公主上书圣上,为吐蕃求书《礼记》、《毛诗》、《诸子》、《春秋》。正字臣于休烈上疏,以为:东平王汉之懿亲,求《史记》、《诸子》,汉犹不与。况吐蕃,国之寇仇,资之以书,使知用兵权略,愈生变诈,非中国之利也。中书门下裴光庭等奏:吐蕃聋昧顽,久叛新服,因其有请,赐以《诗书》,庶使之渐陶声教,化流无外。休烈徙知书有权略变诈之语,不知忠、信、礼、义,皆从书出也。今以之问诸子,公主为吐蕃求书,如之奈何?”

顾霜迟起身道,“禀先生。学子窃以于正字所言为善。自古以来,吐蕃与中原,屡屡相战。如此,寇也,羡于中原之物力,凡时至春秋之收,便贼心又起,十年百年,已成宿怨。昔年文成公主入蕃为后,授之以缫丝,医药之术,此时两方,的确有短暂平和。但之后,吐蕃心意反复,又相扰中原,至今金城公主入蕃,才恢复暂时平静。可见我大唐本着大度谦让之情所为,不能使之思过,反而助长其气焰。即便授书,得其一时感激,亦然不能长久。”

杨长月低头,陷入思索。

其实顾霜迟所言不错。

金城公主入蕃多年其间,吐蕃与唐的确是相安无事。但再过几年,金城公主因劳累逝世,不足一年,吐蕃变故,果又与大唐开战……其间九天之人出了多少力,杨长月不太清楚,但是她所知道的,便是最后,吐蕃南诏回鹘联合,于安史之乱时,背后又捅了大唐一刀。

究其根本原因,该是吐蕃土地贫瘠,天气恶劣,不比中原繁华。牛羊放牧的产量,大多要由草地的繁盛和充足的水源决定,若值灾年,无法生活下去,自然很容易想到紧邻的唐来掠夺物资。若至绝路,恐怕也不会有人记得昔日盟好,只要他们能得到活下去的物资……其他的,都不重要。

再者,劫掠,毕竟是一种无本买卖。对于穷途之人,是最有利的选择。

“杨长月。”

杨长月起身,犹豫了会,就在林佳意等等认为她今次又走了神之时,静心整顿了番言语,才开口,冷静道,“长月以为,此事根本症结,在于大唐与吐蕃之间反复的关系。”

骆子维白眉一扬,颇具兴味,“说说看。”

杨长月确定道,“今,圣上,必然已下令授书。”

骆子维合了手中书卷,“不错。”

顾霜迟微微皱眉。显然对这个选择有些意见。可惜他如今尚在长歌,还未步入朝堂。

“圣上授书,是因如今,吐蕃与大唐互为姻亲,永结盟好。”

“若是当年乱战之际,圣上的选择,便是发兵了。”

这,自然是显而易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