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大家立即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最终定下了名称。 原来居住的山洞叫祖洞,那座山也被称作祖洞山。聚会的山洞叫做团圆洞,那座山被称作团圆山。祖洞旁的小河因为在那里烧了陶,被叫做陶河。眼前这条大河因为在这里盖了房子,被称作房河。身后用来依仗的悬崖称作青崖。 这让陶夏想到李白的名句“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会不会这里也能找到白鹿呢。 初夏,满目葱茏,生机勃勃。伸手便是吃不完的桃子、李子、杏子。这些果子与前一世市场上买到的果子完全不一样。 前一世市场上买到的果子都是农科院培养出来的优秀品种,肉多核小味甜。 如今野地里的果子,可完全是倒过来的:核大肉少味道寡淡。 因为这些果子的使命是繁殖,所以拼命的长果核,把养分都给了后代,果肉只有薄薄一层。 族人们毕竟没有见过肉多核小的水果,对他们来说,能填饱肚子且吃不死人的就是好东西。 毕竟几个月之前,他们还住在山洞中,穿着兽皮,每天吃着没有咸味的食物,连喝口热水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陶夏组织族人将果子分类摘下来放到陶罐中储存,罐口封上皮子,用绳子扎紧埋入专门用来储存食物的房间的地下,等秋冬时节再拿出来享用。这样的罐子,埋了几十个。 枫表哥一边烧陶,一边畅想下雪天吃桃子的感觉,手下干活越加卖力了。 对于那些果实甜美的果树,全部被做上标记,陶夏打算明天开春尝试嫁接、人工授粉。 陶夏不仅是想储存美味,她还想用时间变出美味。所以同时也分了罐子用来实验酿酒、酿醋。果酿酒,酒酿醋,有了酒和醋,生活将更有滋味。 她最想要的是酵母菌,那种发酵的最快,里面的菌种也就是最好的。菌种取出来后,用块茎、蕨根粉等制成曲块,加进去这些杏子酒的汁液,放在阴干的地方慢慢发酵。 今后有了麦子蒸馒头也用得着,而且好吃的馒头和面引子或者曲子有很大的关系,滋生的其余菌种会产生不同的味道,需要一代代改良。 每一次发面的时候留出一块面团做引子,如果是从头开始,可能要几十顿甚至上百次之后,才能让馒头变得松软香甜没有异味,也就证明面团中的酵母菌已经成型。 如今块茎和蕨根做成的曲子已经在发酵了,不知道等到柿子成熟的时候能否改良成功。 反正现在看来这些果酒里的酵母菌活性不佳,转换率不高,里面还在冒着气泡,并没有完全发酵好。还有几坛坏掉了,长满了绿霉。 族人们在忙碌的间隙,总会去看陶夏倒腾,好奇她又弄出了什么。 这天,黑影带着他从前的伙伴小狼崽一起捉到了一头活的公角鹿。 这种角鹿体型异常高大,角宽足有两米,身长也足有两米,肩高超过了成年男子下巴。 族人们刚从山洞中出来,从没见过这种平原地区才有的巨大哺乳动物,还残存着巨物恐惧,需要时间克服。所以众人看到黑影牵着角鹿走近,都飞快的躲远了。 陶夏前一世在古生物博物馆中见过复原的化石。那化石可比眼前这头角鹿还要高大,巨大的鹿角展开能达到三米长,于是她判断这头角鹿可能还是个宝宝。 但是能亲眼看到史前动物,还是让陶夏激动地两眼放光。 她知道角鹿性情温顺,便不由自主地伸手抚摸角鹿高大的身躯、光滑的皮毛。 “有了角鹿,我们就可以骑着它,去远方探险。它也可以为我们运输物资、传递信件。以后跟其他部落干架,居高临下打他们肯定带劲儿。”她欣喜的畅想着,眼里闪着光。 随后,她又检查了一下关键部位,确认是公的,略带失望的期盼道:“啥时候再弄只母鹿回来,生一堆小鹿就好了。” “我会骑它,带你到周围探险去?”黑影闪着眼睛,试探性的发出邀请。 “好啊。”陶夏应下,她想看看黑影是怎么上鹿的。因为此时此刻,既没有马镫也没有马鞍,只在角鹿脖子上套了几圈绳子。 黑影不慌不忙地把角鹿牵到一块大石头旁,先跳上石头,再从石头跨上鹿背。 “真有你的。”陶夏赞许道,说着也爬上石头唤到:“拉我一把。” 黑影轻轻一勾,将陶夏拉坐到自己身前,双腿夹着角鹿的肚子,慢悠悠地引导角鹿走向远处的草丛。 远山如黛,草长莺飞。两个精瘦的人类坐在健壮的角鹿背上,角鹿丝毫不以为意,悠闲地踏着蹄子。 陶夏第一次骑角鹿,很紧张,不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