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过于冒险了,尤其是在不清楚东虏兵马战力的前提下,还是小心为妙,以免遭遇损兵折将之苦。 阿部忠秋却认为阿部重次这家伙过于小心了,完全没这个必要,倘若复州卫仅有两千兵马,那根本就用不了五万大军便可攻克此地,便进言道:“家主阁下,明廷给予的情报显示此地敌军并不太多,我军出兵两万便能握有不下十倍之兵力优势,若是采取突袭战术,必定可以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臣不才,愿领兵两万,为家主阁下攻占此城!” 假若两万人围攻两千人还无法取胜,那只能说明自己无能了,这还打什么仗,干脆回到自己的属地颐养天年算了。 阿部忠秋也没有完全轻敌,万一情报有误,实际的防守兵力达到三四千人,他这两万人也能应付过来,所以并未提出过少的兵力,也算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了。 他是支持丙号方案的,在他看来,一万人攻打金州中左所易如翻掌,两万人去进攻金州卫也不会有多大问题。 只要他麾下的两万人马在短期内便攻克了复州卫的话,那么本次作战便可以大获全胜的方式来收尾了。 阿部重次那家伙还打算用五万人去进攻金州卫,亏他想得出来,这是有多么的胆小怕事啊? 按照明廷所提供的信息来判断,他们所标注的卫所不过是一座看似坚固的军事堡垒,其规模不过是一座小城而已。 别说用五万人,就算是用两万人去围攻这样的小城,只要有十余门火炮助阵,就不会有任何的困难可言。 德川家光看着墙上悬挂的作战地图,不置可否,从神情上来看,貌似还在评估双方提议的利弊得失,并没有立即对两人的观点进行评价。 阿部重次提倡稳扎稳打的战术,虽然谨小慎微,但应该是较为稳妥的方式,这样敌军不会有任何可乘之机,不过得到求救信息之后,复州卫的防御程度势必会更为提高。 而阿部忠秋所推崇的三路进击之策则不是不行,但是复州卫处于内陆,距离海边较远,而且进兵过程容易遭到敌军的伏击,阿部忠秋多少会犯轻敌之过。 甲号方案过于保守,直接就被征夷大将军忽略掉了,因为假设守军仅有不足千人的话,那么后续登陆的倭军将士根本就分不到半点功劳。 没等见到敌军,仗就打完了,后面的兵马就得重新登船,否则就走路去金州卫。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派兵攻打金州卫。 德川家光认为至少要开辟出两个战场,才能满足自己的五万大军。如若可以,实施丙号方案也不是不行。 鉴于前面的两个家伙各持己见,这时松平信纲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启禀家主阁下,臣以为重次所言无错,忠秋建议也有可取之处。臣觉得可兵分三路,分别攻取此三处要地。不过金州中左所与金州卫因为地处滨海,故而易于攻占。而复州卫则处于内陆,我军前期可采取围而不打之策,先行断绝城内与外界的联系。若攻取复州卫之军遭遇敌军顽强阻击,则可先行在沿海地带驻扎,无须孤军深入。待两路人马取胜之后,北上增援,五万大军合兵一处,则可一战而下此城!” 这个策略综合了两人的思路,取长补短,既能满足短时间内攻占三处要地的目标,又能避免遭遇惨败。 阿部忠秋在心里腹诽了一遍这个抄袭自己战术的混帐,然后旋即向征夷大将军禀明:“臣附议信纲所言,臣也是这个意思!” 他也是为了大家着想,这么多兵马,规模大不说,而且分为家兵、亲藩、谱代、外样四类,就打两处的话,战功该当如何分配? 堀田正盛想得差不多了,才最后发言:“启禀家主阁下,臣以为当由谱代大名负责进攻金州中左所,家主阁下之兵与亲藩进攻金州卫,外样大名进攻复州卫!” 很显然,堀田正盛的意思就是把比较容易打,但是且比较肥的金州卫留给自己的主人,他们这些老中的部下跟着喝点汤就行了。 最瘦但最容易攻打的金州中左所就交给谱代大名了,这样对方有所斩获,损失也不多,还不伤和气,今后可以继续保持双方的合作关系。 而最难打的复州卫就留给那些居心叵测的外样大名吧,反正他们想有所斩获的话,就剩这个地方可打了。若是他们不打复州卫,这里就要被那些谱代大名一口吃掉了。 “……嗯,正盛所言不错,甚合本将军心意!” 这才是德川家光心里所想,不光要拿下这三处要地,还要让自己损失最小,那些外样大名损失最多。 “……” 松平信纲与阿部忠秋都有些愠怒,堀田正盛这家伙做得更过分,完全是等着他们说完,再来个后发制人。 阿部重次倒是不计较这些,而是想到了另外一件要紧事:“启禀家主阁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