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周钧带着朔方军主力,进入九门县城。 城中四处都是战火的痕迹,尤其是北门,地面上暗褐色的血迹,已经深深陷入了泥土,不管怎么冲洗,都无法抹去。 郭子仪在拿到战报之后,来向周钧报:“前军大将李光弼,先是以运粮队为诱饵,设伏全歼了翟祖荣麾下的一千五百名骑兵。接着,他令唐军骑兵换上贼军的军服,又令步卒躲入粮车,假扮成大胜归来的模样,就这样骗过贼军外围的重重哨岗,直接进入九门县城之中。” “入城之后,前军副将褚良山,率领八百骑在城中四处放火,又呼喊唐军破城,致使贼军大乱。李光弼趁此机会,指挥骑军,奇袭县城的中营,杀敌无数。史思明眼见不敌,溃败从南门逃走。” 周钧听到这里,不禁问道:“李光弼当下身在何处?” 郭子仪:“史思明逃出城外的时候,李光弼率部一路掩杀,如今不知身在何方。” 周钧看了一圈周遭,开口问道:“战死俘敌之数,可统计出来了?” 郭子仪:“大帅,史思明在九门县中,驻扎有三万大军。其中,城外有东西两座大营,各自驻军一万两千人,城中驻军六千余人。经此一役,贼军死伤、被俘者过半,其他人都逃向了南边。” 周钧:“那我军的损失呢?” 郭子仪:“前军战死、重伤者六百余人,其中损失最大的一部,是前军左厢的三旌和四旌。编内有五百人,战死、重伤者将近两百人。” 周钧:“这一部比起其它部,怎么会死伤如此惨重?” 郭子仪:“李光弼进入九门之后,留下五百人驻守北门。这五百人,在城外贼军的攻势之下,整整坚持了一个时辰,确保城门没有丢失,这才使得前军大部能够顺利进入城中。” 周钧听了有些动容,开口问道:“这部人马由谁领兵?” 郭子仪:“听说是归义军中的一名小将,名为伍克第。” 周钧:“走,我想见见他。” 郭子仪向属下说了几句,接着便领着周钧入了城中的府所。 在伤兵营中,一众伤员听见大帅来了,顾不得伤情,纷纷跪倒在地。 周钧入了营中,一边说道劳苦,一边又让众人回去休息。 入了侧厢的栒房,周钧终于看到立下大功的伍克第。 后者虽然遍体鳞伤,但伤口处涂抹了蒜精伤药,伤情已经逐渐稳定下来。 周钧止住伍克第的起身,向后者问道:“你来自归义军?” 伍克第激动不止,连忙点头。 周钧:“你麾下只有五百卒,却直面贼军万人,难道就不畏惧吗?” 伍克第憨直说道:“起初站上城楼,见贼军漫山遍野涌了过来,心中也是怕的……但克第受了李将军的托付,又得了兄弟们的信任,岂能临战退缩。” 周钧问道:“李光弼平日里待你们如何?” 伍克第:“将军平日待士卒如同兄弟手足一般,食同案,寝相邻,但凡是得了赏赐或是缴获,也总是与吾等同享,从不克扣。” 周钧闻言,不禁点头,李光弼带兵有方,由此可见一斑。 伍克第说上兴头,又开口道:“不怕大帅笑话,克第愚钝,听不懂那些之乎者也的道理。从前在军中,上官总是训教吾等,说是身为唐卒,就当奋进舍身。克第那时不明白,唐卒二字的深意。跟了李将军,他对我们说道,如果没了唐卒,贼寇就能欺辱百姓,劫掠良家。因此,唐卒杀敌,亦为国士,所忠之事不过四字——保家安民,这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郭子仪在一旁听了一愣,忍不住深看了伍克第一眼。 周钧闻言,微微一叹,拍了拍伍克第的肩膀,起身离开了房间。 来到伤兵营的大门外,郭子仪拱手向周钧说道:“李光弼早先身陷囹圄,长达三年之久,倘若不是大帅施以援手,他怕是难以重见天日。大帅得此良将,实乃大唐之福,天下百姓之福。” 周钧轻轻点了点头。 回到中军营帐,有侍卫来报,说是前军副将褚良山回来了。 周钧和郭子仪闻言,来到营门,只见满面尘土的褚良山,快步走了上来,大声喜道:“大帅,前军幸不辱命,杀得贼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周钧询问细节。 褚良山讲述了九门城破后的战事。 原来,史思明率领亲兵溃逃之后,李光弼率军一路追击,没有给前者任何重整军队的机会。 从九门开始,再到逢壁(今石家庄东郊),又至稿城(今藁城),最后追到了赵郡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