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城,天宝元年(742)更名为武威郡,乾元元年(758)复更回凉州。 它是大唐西北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城市,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唐初的大凉都曾在此建都。 它还是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丝绸之路西段的核心。 在武周朝,凉州曾被称为大唐三大文化中心之一,至玄宗时,又是大唐西北最大的商业中心。 周钧骑在马上,看着远方的雪山,只见山体雪峰堆玉,通体洁白;山峰高耸顶天,白云环绕。 行在他身边的赫达日,张开双臂,长长吁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惬意。 周钧看向赫达日问道:“从长安出来已是半月有余,感觉好些了?” 赫达日笑道:“长安虽好,终究还是繁华纷扰,住的久了总有些不适,还是这北地,让人更自在一些。” 周钧点点头,朝后看了一眼,这一行人,加在一起差不多四十余人。 其中,有庞公从所掌部曲中拨给他的十人,由老卒仇邕带队;有赫达日的护卫共十二人,乃是回纥精骑;其余,皆是随行的仆役和奴婢。 队伍一直向北,过了神乌县,远远已经能看见武威城的城墙。 验了官身,入了城门,周钧一走进武威城的城门,顿时升起一种来到江南水乡的错觉。 武威虽处于大漠戈壁之中,但水资源却相当充沛。 每年祁连山脉中的雪水汇流成川,形成河泽湖泊。 充足的水源向下渗透,形成地下河,在凉州周围以泉水涌出,又形成一条条难得一见的泉水河。 因此,武威城内的河流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宛如江南水乡。 向前走入坊街,周钧更是惊奇。 武威城内,乐声不绝于耳,仔细听闻,却是中原音乐、西域音乐、西北少数民族音乐及外邦音乐,在凉州城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极具特色的凉州乐。 周钧不禁想起,史书有云:西凉州俗好音乐,乐舞为天下所知,舞伎盛有其名。 在街道上,周钧能看见在中原地区不曾见到的场景。 绿眼胡雏吹玉笛,碧玉炅炅双目瞳。 粟特人、突厥人、吐谷浑人、回纥人、西域人、吐蕃人、大食人、甚至欧罗巴人,各色人种,齐聚城内。 坊街面积、建筑规划虽然不比长安,但论及商业繁华和人口密集,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钧和随行的人,来了武威城东衍街,找了一家客栈,先住了下来。 接着,洗漱打理一番,又换上官袍,周钧去往武威郡都督府,告身报到。 凉州为中州,故而不置别驾,根据大唐规制,刺史不在,由长史、司马两位上佐代行州事。 司马是关中望族,年过六旬,年老体弱,只挂官职,不理政事,乃是名副其实的送老官。 于是,武威郡长史便成了州事政务的实际负责人。 周钧身为互市监丞,见过了都督府中的各位官长,出门之时,见到两位武将,等在了那里。 其中一位,周钧认识,正是李光弼。 另一位年纪稍大,却是胡人。 李光弼朝周钧招手笑道:“周二郎,你总算是来了。” 周钧惊讶道:“李将军怎会在此地?” 李光弼:“我承职赤水军使,自然在这里……差点忘了介绍,这位是安思顺,承职大斗军使。” 周钧听了,不禁肃然起敬。 眼前这名为安思顺的胡人,乃是昭武九姓,又是粟特人,在北藩中德高望重。 周钧唱了个喏,又道:“钧久闻安军使之盛名,今日终是得以相见。” 安思顺生的一副中亚人的面孔,但出口却是标准的大唐官话:“周市丞无需多礼,早就从都护那里听闻,你素有贤才,又生财有道,光弼甚至给你起了个诨号——周财神。” 周钧听着一愣,安思顺不愧是粟特人,三句五句不离经商。 还有,李光弼起的诨号,也实在让周钧颇为无奈。 李光弼此时连忙出来说道:“周二郎来武威,都护本想招你去陇右相见,但战事吃紧,兵事凶险,只能作罢。” 周钧问道:“听闻吐蕃大举进犯,眼下战况如何?” 李光弼:“青海、上碛,数战皆胜,不过吐蕃军仍未撤退。” 周钧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