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就干了,这个猪舍和鸡舍怎么盖,必须去农大请教一下专家老师再说。 姜言知道后世的养猪场和养鸡场大体是个什么样子,但是具体的肯定还是要请教专业人士。自己可不能出头。 现在工程队要做的就是把围墙弄好。 搞定了施工队,姜言和赵战强两个人拿着所里的介绍信跑到农大去,这时候的人建设新中国的心气儿都很足,大学也是一样。 农大的专家教授知道了姜言的来意也很高兴,他们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能给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所以没讲任何条件,马上就决定会全力配合工作。 和农大的畜牧业、农业方面的几个教授一起商量了好几天,终于拿出了猪舍鸡舍的施工设计方案,农大的老师还要亲自上阵,到现场去指导施工。 这干劲儿和精神,让姜言都有点儿羞愧,看看人家的工作热情,自己的工作确实有点太懒散了。 这时候的教授可不是后世那些蒙事儿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好多还是留洋回来的精英。他们不光帮着设计猪舍鸡舍,还给整个农场做了整体规划,养殖、种植循环一体,卫生、防疫包括污水处理都有整体方案。 养殖牲畜最麻烦的就两条,一个是卫生防疫,集中规模化养殖,一旦发生病疫那就麻烦了,搞不好就是全部完蛋,因此民间有句话是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防止发生病疫最重要的就是注意通风、光照、温度以及卫生清洁,所以在盖猪舍鸡舍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些。卫生清洁必须严格执行要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尽心尽责,不能马虎懈怠。 第二个就是环境污染,集中规模化养殖会产生大量的粪便污水,这个气味污染在时下这个年头倒还无所谓,不就是臭点吗? 但是污水粪便最好还是处理一下,当然现在就是直接排放到河里也没人说什么。不过姜言还是不想那么做,因为他知道这些废水好像是有毒的。 农大的教授给红星农场设计了一套循环利用体系,建沼气池处理粪便,处理好的粪便正好可以作为肥料用到农田里,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的农场自循环模式,这个在时下这可是很先进的理念了。 在农大教授专家们的帮助下,红星农场整体规划方案做好了以后,就上报到所长那里。 所长看过之后,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一个小农场而已,有了领导的首肯,农场很快就开始动工了。 这时候,姜言也就功成身退,不过作为临时场长的许大茂就比较苦逼了,经常要到农场工地去处理各种问题。 看他辛苦,姜言的摩托车也就给许大茂用,不过根据姜言知道的情况有时候一忙起来,回到家里都是半夜了。 过了几天,市面上被粮食定量减少供应引起的心理恐慌渐渐平息了。 食堂的饭菜质量虽然跟以前比还有点差距,但一周也能吃上一次荤菜了。这些也基本靠着之前弄的腊肉在撑着。 全厂职工渐渐的也就接受了现实,不满的情绪逐渐安静下来,骂娘的也就没有了。 红星农场的建设正在按部就班的推进,按照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要把基建工作完成,这样开始抓小猪和鸡仔,养上大半年到年底分时候这重量也就不小了,可以杀了吃肉。 农场现在还是个空壳子,除了许大茂底下没人呢,这要是等开始不就抓瞎了吗? 于是三位领导商量,要抓紧时间把农场的班子队伍定下来了,这个规模化养殖可不是闹着玩的,还得组织培训呢!各项工作的流程、技术要求,现在不安排学习,到明年肯定要出问题。 你可别看整个研究所有一千多人,可真要调人去红星农场却没人愿意去,放着工人不当,谁愿意去伺候那些臭烘烘的猪啊? 农大的教授专家根据红星农场条件,建议第一批养殖的数量是猪100头,鸡300只,兔子200,加上还需要种植部分红薯、玉米和果树,红星农场最少需要三十名职工才能应付过来,别忘了这时候可没有现成的饲料,这个人均工作量可是不小。 整个研究所的人事权都在汪洪海手里面,这个问题自然最后还是要汪所长来解决了。这时候讲究服从组织安排,工作岗位哪里轮得到职工挑三拣四。 汪所长雷厉风行,直接抽调了三十人给许大茂,可当许大茂看到人的时候直接就傻了,全是他妈老弱病残,要不就是刺头二愣子! 许大茂去找所长,人家一句话就给他怼了回来:废话!好钢用在刀刃上,青壮技术骨干能给你去养猪?咱们是研究所,不是他妈养猪场。 许大茂垂头丧气的来找到了姜言,想让姜言给他想想办法。 对于这一帮人姜言他倒不是没有办法调理这帮人,可关键是犯不上啊?现在他的整个心思都放在数控机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