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言设计的这个小高炉不同于“土高炉”。 首先他的筑炉方法不同。炉壳用钢板制成,内砌耐火砖,形状呈竖直圆筒状。 其次炉役长。一般这样的高炉可连续生产几年到十几年。 姜言又结合放下的情况把里面机械部分完全的给摒弃,从装料、送风、排渣到出铁,整个生产过程全部使用人工。 而且它的容积大。这一炉就顶土高炉的五炉。 不过他对燃料的要求比较高,“土高炉”除少数有条件的采用焦炭或煤外,绝大多数使用木炭;炼铁高炉则由于容积大,料柱高,必须使用强度好、低灰、低硫的焦炭。 姜言除了把建造练焦池给提出来以后,还把七十年代发明的土烧结矿中的“无煤烧结”给提了出来。 姜言做的这一切就是提高质量。 想要提高质量要从原料管理、炉前操作、设备维修三个方面下功夫,其中加强原料管理尤为重要。提高生铁质量的中心要求就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生铁中的含硫量。硫,来自焦炭,来自矿石,要消除它,首先应当把住原料关,限制它入炉。 从原料上把硫消除到最低限度,冶炼中的脱硫就比较好办了。在冶炼前脱硫,矛盾是单一的,操作简单,事半功倍;把大量硫分带到炉内去处理,就要引起炉内造渣配料上一系列的变化,就比冶炼前脱硫复杂得多。 原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粗粮细作”,“细粮精作”,让高炉吃细粮、吃熟料。做到了这一些,生铁质量的提高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但这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细致的工作。 姜言把自己的想法对着图纸用比较平白的话给讲了出来,在做的所有人也差不多能够听懂姜言的设计思路。 “姜领导,这样成本高不高。”马有财提出了最为现实的问题。 “不高,内部钢材可以给轧钢厂求助,回头我给轧钢厂的杨厂长打个电话,这样的小高炉,咱们建造十个就差不多了。” “行,姜领导既然这样说了,我们就按照你说的干,别的不说,人手方面就按照你的要求来,我们公社所有人都听你的指挥。”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