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求生记> 第一百五十九章 广而告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九章 广而告之(1 / 2)

哎呀喂,章子俊看到这些办证小广告,怎么看怎么别扭更觉得牙疼。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这个词是舶来品,根据考证是外来语,那是不是意味着在中国古代就没有广告了呢?非也,非也!虽然广告这个词是外来语,但是并不是说在中国古代就没有广告,那时不仅有广告,而且广告形式多种多样,因为到了明朝成化年时,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大明朝外,其它国家都还在饮毛茹血中,欧洲刚刚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诗经·卫风·氓》这里的布就是实物,抱着布,这就是指的实物,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实物广告也越来越多,不少商家将自家的商品摆在门口,让人一眼就能看到,比如布店、米店,药店等。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战国策·燕策二》。

这应该是最早的明星代言了,大致说的是一个商人骏马在集市上没有买,他请善于相马的伯乐过来瞧瞧,而且给他酬劳。伯乐表现出对这匹马十分感兴趣,很快这匹马的价值涨了十倍,这就是名人广告,而且效果相当明显。

最来看看古代的广告形式,可从三幅画中表现的淋漓至尽,宋代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清代的《姑苏繁华图》,都很直观地展示了当时的商业繁荣状况。

就说说《掘新坑悭鬼成财主》,是讲穆太公在村子里修建高档厕所发家致富的创业故事的,里面就有典型的广告手段。

话说穆太公进城看到公共场所,脑筋一转,打算回村做厕所生意,“倒强似做别样生意”。

回家就把门前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每个坑还用小墙隔断,“粉得像雪洞一般,比乡间人卧室还不同些”,并从城里亲戚家“讨了无数诗画斗方贴在这粪屋壁上”。

重点来了,看穆太公怎么样做广告。

第一招,挂牌匾。给厕所起了个文绉绉的堂号,叫“齿爵堂”,专门请镇上的教书先生书写了牌匾。

第二招,送赠品。乡间人便后揩屁股,“用惯了稻草瓦片”,穆太公便配上现成的“草纸”。

第三招,发传单。求教书先生写了百十张“报条”四方贴起,这个报条就是到处乱帖的小广告,广告词文雅有古风,切中要点:“穆家喷香新坑,奉求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

穆家厕所生意火爆,连那女流也来上厕所,于是加盖了一间女厕所。“那些大男小妇,就如点卯一般,鱼贯而入,不住穿梭走动”。穆太公发放草纸忙不迭,连饭也顾不上吃。

除了入厕费的收入,穆太公还出售粪便。“一时种田的庄户,都在他家来趸买,每担是价银一钱,更有挑柴、运米、担油来兑换的”。看,连吃的喝的都是粪便换来的了。

当然,穆太公生意好,除了广告效应外,最主要的还是产品和服务过硬,“壁上花花绿绿,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很有文化气息,提供高品位附加值,极具差异化。

古代的招牌是用来表示店铺名号的,称为“店标”。后来的发展,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横的竖的,圆的方的,木的石的纸的,都有。悬挂或张贴在门楣、柱子、墙壁或柜台上。比如穆太公的“齿爵堂”,估计是高档木料撰刻,然后高悬于厕所入口的。大家最熟悉的是酒旗,比如《水浒传》里的“三碗不过岗”,带点激将法式的广告词的意味。杜牧诗《江南村绝句》有“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句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自从有了印刷术起,就被精明的商人盯上了,“江海各埠,凡遇年节,各行号均送人月份牌。”这不就是现在常见的台历广告吗?拿美女做噱头吸引顾客的手法,从卓文君当垆卖酒就开始了。唐代韦庄有首《菩萨蛮》,描写南方市场情况:“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是去喝酒呢,还是去看美女呢?

在宋代有小商小贩随一铜板,上面刻着“济南刘家功夫针铺”,这是商号名。中间是白兔捣药图,两侧各有四字,合起来是“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有广告正文:“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这块铜板的字样都是反刻的,随时随地在白墙上蘸墨盖之,就像盖章那样方便。卧槽,你家楼道里“专业疏通下水道”、“开锁”“办证”这类牛皮癣的源头,终于找到了。

要说广告,当说宋朝的广告不仅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非常丰富,受欢迎程度也远高于现代很多广告。

叫卖吆喝,是声音广告中最基础的一种形式,这种广告形式几乎充斥大街小巷,即使是在一些山村偏远地区也经常出现。其实叫卖吆喝通常也有一个大致的节奏,而唱卖之所以同叫卖吆喝区分开,是因为唱卖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节目出现。乐器的加入对广告范围的扩大有很大推动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