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出现了内奸。
跛儿干及土木之败,即助虏反攻,箭射内使黎定,北使录》记载:“也先人马四围,大战,大军倒戈,自相蹂践。”这两条记载明确表示了当时明军的确有大军叛乱,前者更是点名跛儿干发动了叛乱。跛儿干可是御马监的人,这也是为什么瓦剌每次都能洞悉明军的去向,且为什么大军一触即溃的原因,加上大军缺水,士兵无心再战。
在土木堡之变后,锦衣卫聂忠也奏言,正统“十四年太上皇帝亲征胡寇,回至土木,起营之时,忽南坡有明盔、明甲人马来迎,疑是勇士。哨马不为设备,遂至败军陷驾。”
这就道出了为什么皇帝会被抓的经过,有人假扮明军而来,一场混战后,直到被虏。
土木之变外因是也先南下,内因则是“自仁宗不勤远略,宣宗承之。”
在大明四周各路枭雄抓住战略窗口,华北瓦剌脱欢逐渐统一蒙古各部,华南交趾黎利开始攻城掠地,西南麓川蠢蠢欲动不断试探,西北被脱欢渗透,东北奴儿干军纪败坏。
大明已是四面楚歌,千苍百孔,四处漏风中,但即便是这样的形势,洪武之治、永乐盛世的余绪还没有耗尽,怎么也饿不到,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也不用太花心思为自己的食衣住行搞边谋,从而大搞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及时玩乐。同时,虽放弃交趾但永乐打开的西洋国际视野还在。
只要留在边地,不用太担心蒙古南下,瓦剌三王与和宁王也正在互相攻伐,四者渗透弃地也要花费时间。宣德可以干的事情很多很多,自然开心。只不过即使没有土木堡开始的事情,这粉饰的太平也是一定要破,边谋也是必须每个边人自谋,无非没到时候而已。
前者西北宣德初给瓦剌交投名状放去哈密的弩温答失里的作用还没突显出来,西向亦集乃旧城国门还没被麦克零部彻底打开,福寿膏也还没进来,华北东胜卫,者者口守御千户所旧地还没有进来骑兵,边军打击进入黄河北沙净州地区的游骑是破坏团结,东北内迁奴儿干,让建州自己管理自己,跟脱欢、阿鲁台一度来往频繁,自然看起来都好。不过后面不好的底子,无论哪个十年打的,也都已经打下了,只不过还没爆发而已。
离边疆较远的京师仁宣二帝认为本无边疆问题,纯属有心者煽动与边臣挑衅。卫所军士白荣、范济等则普遍力主严剿,屯守旧卫。这就形成了底层兵民什么都知道,就是说不出,中层将领什么都不知道,装什么都知道,高层镇抚大臣什么都想知道,就是不知道。
但史书中北元对明代元的接受、边将素质、瓦剌势力在宣德时期对三北的渗透,一字不提。造成的效果就是土木堡仿佛不过是一夜之间瓦剌上层集体发疯南下,明庭集体糊涂导致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