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沙船的特点是平头平底、方艄船宽、多桅多帆、吃水较浅,行驶平稳,适合在水浅沙滩多的地方航行。但是因为沙船底部较浅,不能抗横漂,不适于深海航行。沙船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的崇明沙地区,所以得名‘崇明沙船’。如今我大明漕运的船都是沙船。沿江沿海的地区货运船也都是沙船。” 朱柏说:“听你那意思,沙船是不适合做战船了?” 知县回答:“殿下有所不知。据《宋史·兵制》中记载,建炎初李纲请于沿江、淮、河帅府置水兵二军,其战舰则有海鳅、水哨马、双车、得胜等等之名,这些都是沙船。” 朱柏微微点头:“好,既然你这么清楚,本王便放心了。” 百姓们自发去海上把那些烧焦的倭寇尸体捞回来,挖了个大坑埋了。 不是他们于心不忍,实在是尸体漂在海上太难看,也妨碍渔民出海打鱼。 而且尸体冲到岸边腐烂发臭,也会引发瘟疫。 不等知县出声,就有大户出钱,定制了个石碑立在那个巨大的坟墓边上,用红漆大字刻着:“大明洪武十年四月十五日,两百四十七名倭寇葬身于此,再有敢来犯者,定不轻饶!” 朱柏为了让老朱的支持他为沿海县城买船训练水军的事情,特地正儿八经写了封奏折汇报这次剿灭行动。 老朱看得热血沸腾兴奋不已,然后命人早朝上念了这个奏折。 百官心情各异。 武官们热血沸腾:烧得好,特娘的,这帮倭寇跟老鼠一样,时不时窜上来搞一下。水军拿他们没办法,打又打不着。追也追不上。 文官们则冷汗淋漓惊恐不已。 这个朱柏太恐怖了。 两百多人,一把火就全烧死了。 这就是个活脱脱的“小阎王”。 老朱等太监念完,大笑:“咱当年在鄱阳湖上火烧陈友谅的船,如今咱的儿子在宁海火烧倭寇。真是子承父业,大快人心。” 刘伯温出列:“湘王小小年纪,如此狠毒,将来必将祸害天下。” 老朱骂声脱口而出:“放屁。” 只是当时报告朱标在茅山客栈全歼偷袭他们的倭寇时,他们可是交口称赞朱标英勇。 一样是灭倭寇,朱柏用了最少的力气,达到了最好的效果,怎么就成了狠毒了。 兵部尚书都听不下去了,出列对老朱行礼,然后斜眼望着刘伯温:“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刘大人擅长兵法,也曾身为皇上的谋士,如何会忘了这一点?!莫非间接死在刘大人手里的人还少么?” 老朱心里透亮的。刘伯温故意贬低朱柏,只是看到了朱柏的才能,害怕他威胁到朱标而已。 可是做人不能这么不要脸。 刘伯温丝毫没有觉得不好意思,淡定地回答:“因为湘王不是皇上的武将,他是藩王。” 老朱冷笑:“咱的儿子就是要会打仗。咱就是要让标儿的弟弟们帮他守边疆,海疆也算。朕的儿子都善陆战,如今出了个能打水战的,不是应该庆幸么。” 虽然咱知道朱柏这一次是用了计谋,离善水战还远。 可是刘伯温越是想踩朱柏,咱就越是想捧他。 别人这么欺负咱儿子,就是不行!! 朱标也听不下去了,出列说:“父皇。十二弟英勇多谋,不伤我大明一兵一将全歼倭寇,实乃朝廷和天下百姓的福气。儿臣恳请父皇嘉奖十二弟。” 武将们和一些文官也出来说:“请皇上嘉奖湘王。” 大家心里太明白了。 立了功的人得不到奖励,还要被骂,这就是朝堂上的歪风!! 不立刻刹住,以后谁还敢打仗,谁还敢干实事? 刘伯温知道自己有些心急了,触犯了众怒,只能说:“是臣多虑了。” 老朱见刘伯温服了软,心里太痛快了,说:“来下旨沿海各州府县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湘王有功,回来再赏。钦此。” 这等于是同意了朱柏的建议,训练村民,抵御倭寇。 朱柏从宁海出来的时候,百姓们夹道送别。 张玉说:“殿下虽然从不为自己博名声,可是百姓心里还是有数的。” 朱柏笑了笑,不出声。 虚名对于他没有任何作用。 不过呢,被人这样夹道欢送,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被人喜欢和尊重,毕竟是好事。 ----- 从宁海出来,朱柏一路督促沿海各县加强海防,也交代各三级官牙局务必协助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