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马拉申科对于个人权力和那些繁文缛节之事从来没有过多迷恋,但有些事总是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就和马拉申科当初被卷进朱可夫那事的旋涡里一样,不是说不想被卷进去就能理所当然地置身事外,总有些事是不论你想不想,它都会往你脑袋上飞,以哪种心态来接受和面对相反来的更加重要。 对于自己晋升国防部长这件事,马拉申科也能预料得到,或者说这一切从马拉申科官拜副防长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 不过是勋宗为了走走流程、避免被太多人说闲话而已,才把马拉申科放到副防长的位置上待一段时间,顺带也能熟悉一下业务、提前适应这种统领全军的工作,之后从副的摆正只是理所应当之事。 起码在勋宗自己看来是这样的,确实如此。 上任正防长之后的马拉申科比以前要忙碌不少,一手是军队行政,各种文书和报告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堆满办公桌让人不厌其烦。 另一手则是军事建设与国防发展,这就要求马拉申科必须抽出时间下到基层,四处走走看看、多听多了解一线基层上的声音和需求,对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事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报以指导。 从实际层面来说,在马拉申科兢兢业业的领导与努力下,苏联的军事力量在70年代初就已经迎来了极大的跨越式发展。 原本历史中的苏联陆军钢铁洪流已经非常强大了,而现在,被马拉申科亲手捣鼓过的这支钢铁军团还要更加强悍。 综合性能足以对标原本历史中的t-80系列,最新型的主战坦克在马拉申科长达三十年的持续引导发展下,终于在70年代初正式定型投产、列装苏军,并被赋予了“t-70”的正式装备编号。 在具体设计上,有了马拉申科的亲自干预指导,新一代的t-70主战坦克摒弃了很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设计,少走了很多弯路也避开了许多雷点。 首先就是红外大灯这么个“纸面还行,实战鸡肋”的玩意儿,在马拉申科的参与设计下,在70年代初的新型主战坦克设计上便被直接移除,且不再投入更多经费做后续研发。 取而代之的则是 是的没错,在原本历史中本是被美国人于70年代初率先发明的设备,到了本条时间线里直接成了“苏联创造”。 在60年代中期就担任了防长一职的马拉申科,上任后首推的 有了勋宗在背后的鼎力支持,马拉申科的军工科研计划得以一路大开绿灯、畅通无阻,集结了苏联各大军事院所与设计局最顶尖的科研力量进行资源倾斜、攻关克难。 苏联的电子工业确实存在一些短板和科技树点歪了的情况,不过在马拉申科的大力推动和扶正下,这一情况自打其上任防长之后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诸如军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热成像技术,都是马拉申科在上任之初就开始下大力气推动的项目。 当然,结果也是好的,在未来世界本身就被时间证明为路线正确的发展道路自然不会有错。 像苏联这样的国家,一旦集举国之力去做某件事,其效率和成果都堪称是惊人的,诞生于70年代初的t-70主战坦克便是最好的证明代表。 在这款毋庸置疑是全球最强的新锐主战坦克上,与 使得正式交付部队列装的t-70a主战坦克,具备了完全的自动装填射表能力,从炮手引导激光测距仪向敌军目标测距并完成主炮俯仰的基本瞄准,可全程交由综合火控计算机代管操作,炮手只需进行最后一步的精确瞄准进行微调即可。 此项新技术的上车应用,使得t-70a主战坦克的打击时敏性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 搭配上改进型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发射新型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最大穿甲深度突破500毫米大关,使得t-70a对当下的北约一众主战坦克具备了无可争议的压倒性火力优势。 尽管夜间可视作战距离受限于热成像清晰度的问题依然有限,但相比起上一代一开红外大灯就是“夜空中最亮的崽”这种近乎于自杀式的夜视设备,热成像仪带来的实质性战力提升依然可称巨大。 更为重要的是,热成像仪不止能在夜间能作为夜视设备使用,在白天也可作为增强型索敌设备来使用,并无昼夜使用限制,极大幅度地提升了t-70a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对复杂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再结合苏联人本就引以为傲的防护设计与动力系统,这两项全球顶级的坦克技术。 t-70a放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达成了近乎恐怖的最终战力,在火力、机动、防护三要素上同步做到了领先于全球。 虽然受限于新型装备的保密需要,t-70a短期内还无法真正公开面世,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