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打完了?” “完了。” 马拉申科点头,紧随其后是政委同志的继续开口发问。 “那么,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马拉申科的表情平静、波澜不惊,甚至从中察觉不出哪怕一丝一毫的异样。 “计划不变,投入所有能投入的重型支援火力,干死所有敢于挡在我们面前的呐粹。” “这不光是我个人的想法,朱可夫元帅那边也同意并报以支持,是实际行动层面的。很快,我们急需的航空兵支援就会飞到敌人脑门顶上把这帮法希斯通通炸飞。紧随其后将是机械化集群合成突进,予以最大程度的炮火支援、火力全开。” “就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这帮德国佬的天灵盖多,还是我领袖师的狼牙棒够硬。” 马拉申科的作战计划能获得朱可夫那边的认可和同意,就现状来说这无疑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事实上,当战斗进行到现在这份上,除了给领袖师更多的支援来干死对面的呐粹、亮出全部底牌实力抄家伙硬上,已经没有别的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被拿来执行,至少身经百战的政委同志和整个领袖师的领导班子都想不出来。 毕竟,这种对坚固阵地之敌发起的赶时间硬仗,实在是没有太多的战术选择余地可供执行。 若是时间宽限,你还能搞个围而不攻的战术把德国佬困死在这高地上,断水断粮断补给,看看你们这帮狂热呐粹分子能用狗命硬扛多少天。 但现实问题是,这种仗可以说只存在于马拉申科的幻想当中,实际上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种情况。 事到如今,拿下柏林的硬性需求已经变得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马拉申科、朱可夫、慈父斯大林、苏联,乃至于全世界的反法希斯同盟,都需要这样一场重大胜利来为这恢弘的史诗篇章画下足称完美的句号。 而于马拉申科自己所处的立场来讲,这样的胜利必须属于红军、属于苏维埃、属于这个对自己来说颇有些陌生感的异世祖国。 西线的盟军因为诺曼底登陆的提早开始已经有了不小的进展。 按照马拉申科所能了解到的内参消息,西线上那伙美国佬和英国佬虽然在德国佬的局部反攻中遭遇到了巨大损失,各种离谱事层出不穷,相比那个被自己所熟悉的既有历史简直多到令人发指。 甚至于出现了德国佬在阿登反击战中全灭美国佬的101空降师,大部分被德国佬干死、少部分乖乖举手投降进了集中营这种“震撼老马一整年”的事儿。 是这条时间线里在蝴蝶效应影响下,从东线的地狱战场中淬炼出来的德国佬实力太强? 还是说提早两个月发动诺曼底登陆的盟军太拉,拉到窜稀窜一裤裆,自己都擦不干净自己的稀屎腚不说,还被德国佬不怕沾上屎地又往屁股上狠狠踹了一大飞脚,在被烙印下一个足称耻辱的鞋印状屎坑。 以上这些就不是马拉申科所能知晓,当然也是马拉申科无意去刨根问底,甚至放眼下来说不怎么感兴趣的了。 但马拉申科唯一看重并且牢记于心的是,这帮狗日的英美盟军就算顶着难以承受的损失,也依旧在向前疯狂推进、不断狂暴轰入德国佬的纵深腹地,直插心窝而去。 一波部队在局部战场被德国佬痛揍爆干、损失极大,没关系,英国佬和美国佬似乎达成了“根本不在乎”的默契。 要不了多久,昂撒蛮子联盟就能继续投入又一波比上次损失的部队声势更浩大、技术装备更先进且量大管饱的增援部队,继续嗯冲德国佬那本来就跟筛子一样苦苦支撑的西线防御,维持英美盟军在整体战线上的稳步甚至是加快速度推进。 别人或许不懂,但马拉申科却知道。 在二战时期马力全开、战争机器已经高速运转的美国面前谈损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时候的帝国还没有后世二十一世纪那么拉,拉到一艘福特级造12年,而且同时只能建一艘,10艘全部造好至少120年起步的“世纪工程”程度。 这时候的美国还是全球最强工业国与 今天损失一个师,美国佬隔天就能给你从工厂里拉出来两个师的装备,连带着那帮和上一波损失部队没什么本质区别的新兵蛋子们一起装运上船,继续用巨大量的狂暴轰入来压垮德国佬本就难以维系的本土防御。 伱让如今的德国佬去抵挡这种级别的战略攻击,那不如指望小鬼子能在太平洋上多扛一会儿来得实在。 西线盟军的推进速度过快,投入部队量过于巨大,以及在遭受巨大量损失的前提下,依旧补充进更多优质部队投入战场的异样情况,很快引起了莫斯科方面的重视和注意。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