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可以使用了。” “可……你干嘛叫我拿个被子?”陈三文不解。 “重物放置在被子上它会产生凹陷或凸起,这是个关键。 内、外两环之间的被子有凸起,帮助珠子正好对正外环的内凹、内环的外凹,内环慢慢推上去,珠子就在两环中间了。 但这时珠子还不稳定,需要承托架来辅助和固定它们,然后加上防尘盖,这样珠子就不会因为承受轴向载荷的压力而溢出……。” 李丹详细的讲解让陈三文不仅看懂了放珠子的方法,而且明白了一直困扰自己的那个问题:为什么非得要加防尘盖? “这东西真好!”他摆弄着那个装好的轴承,玩得不亦乐乎。“三郎,有这个东西,马车可以跑得更轻快了吧?” “岂止是马车?”李丹这时候暂时放下了心里的事,笑着告诉他: “你试试把它和转向机里的齿轮配合起来,有这个东西车子各处的轴都会很顺滑,而且不再叫得那么响。”话说到这里他愣了下,低头看着桌子半天忽然低声说:“拿纸笔来。” 陈三文知道这是又有想法了,赶紧去将自己桌上的皮纸和铅笔拿过来,然后看着李丹刷刷地画,越看眼睛睁得越大。“三郎,这、这是投石车?用马拉的投石车?”他叫起来。 没错,李丹画的是四匹马拉的一辆缩小版驷马车,后面拖挂着安装了四个轮子的投石机。 前面的车厢比驷马车小,仅有九尺长,看注释那是“弹丸车”。 后面的投石车也采用相同尺寸的双轮底盘,从弹丸车后架左右各伸出一根木杠,端头的铁钩挂在投石车的转向机上。 “你看,这是弹丸车,后面的是发射车。弹丸车除去装载抛掷用的弹丸,还可以有驭手和车夫(指维护车辆的人,也可以替代驭手,战时为辅兵)及搭载兵员四名。 马车抵达作战位置,立即摘钩放下发射车,车夫将发射车转向机下方这两个助锄打开后钉到地面固定车辆; 其余人把投臂上的配重挂好,然后一人指挥驭手和车夫协助调整方向,两人摇动摇把带动齿轮,力臂拉动投杆降下,弹丸放入。 指挥发令后要把继续带动齿轮,卡头走到脱卡位置,折叠的力臂重新打开,配重的作用下投杆向上弹起并将弹丸掷出。 这样,只需要六个人就能完成这台投石车的准备和攻击。” “这样,投石车随时可以移动?”陈三文摸着胡子眼里闪过亮光。 “对呵,我们可以在野外打埋伏,可以攻击河面上的湖匪,甚至做得更小些拉到城头去投掷手雷!” “不过……,它的外形、尺寸上看,恐怕不能投很远哦。”陈三文皱皱眉。 “不需要很远,能够投两百步以内即可!” “那好办!”陈三文点头:“人手和木材,给我这两样,做出两百台来揍死那个蓼子!” “倒不要那么多。”李丹笑了,把准备打敌人水军埋伏的事情在他耳边说了,然后告诉他: “你做出三十部,便是这仗的大功臣!石丸我让谢豹子在冕山造,至于木材……?” 他还在思索,陈三文已经有了主意:“我建议都放到余家渡去,那里无论是从云山岭采石还是伐木都方便,重要的是隔着东河湖匪不易察觉。 余家渡现有炭场和木材厂的劳力都可以用起来,连调拨人手都省了。造好了直接从余家渡装船进三塘河,神不知鬼不觉!” “好主意,就这么办!”李丹高兴了。这仗一直有两个困扰:派哪支部队参战,以及如何弥补队伍缺乏战斗经验的缺陷。 现在有了灵活机动的投石车,后者有了打击利器的支援可以很大程度上获得弥补,所以他非常高兴。灵机一动,又提出可以把投石机装到稍大的战船上去。 “去掉水密舱,底仓铺设船板,加轮轴车桨,用人力踏动。上甲板中部为舱楼,前甲板设投石机两台,后甲板设一台。舱楼上设小型机两台” 李丹脑筋开动起来,他画了一张又一张,告诉陈三文投石机如何与齿轮结合来调整方向和俯仰角度, 另外提出让周芹把琵琶湖里造船的工匠抽调部分去余家渡,通知古埠紧急调派八百劳力给陈三文使用。 “不过……,余家渡的事情你最好不要亲自去。有没有可派之人?”李丹问他。 “你看上次和我一起去上饶的那个伙计唐凯怎样?”陈三文推荐说:“他家里原本就是造船的大匠头,其父现在就在琵琶湖船坞呢。” “工匠世家?那好极啦!”李丹当即同意委任他做团练器作局的副使(正使是陈三文),叫他全权负责余家渡监工。 “两件大事总算解决一件!”李丹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