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因为鄂敏的告状,甄远道这个新上任的吏部尚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因此在统一全体官员思想意识形态这块的政治宣传工作,皇帝就交给鄂敏去办了。 皇帝认为,钱名世的《古香亭诗集》诗语悖逆,所以将他革职抄家逐回原籍,并让京中的官员都要写诗责骂于他,并将这些诗结合成集刊印派发全国。 借由此事,考察底下的臣子是否忠心。自己登基以来,一直担心朝中异党未除,皇帝觉得这就是个排查官员中是否有异心的好时候,将鄂敏汇报的同情钱名世的人革职,甚至发配宁古塔。 鄂敏在安排这块任务时,故意对甄远道说,皇帝想知道大家对钱名世一案的真实看法,甄远道本就觉得不应该在这些事上大动干戈,弄得人心惶惶,让言路受阻,但另一方面想到,上次在这类事情上的应答,不得皇帝心意,还是不要多说话了。 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一家子考虑,为宫里的女儿考虑,所以就未作诗法发表意见,只自称文采不佳,不能以诗作见人。 结果鄂敏转头就又在皇帝那里告状,说甄远道非暴力不合作。 皇帝一听甄远道的借口就生气了:“他是言官出身会作诗不佳?你说。”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一个言官拿这事推脱,是想做什么? 鄂敏直接以甄远道两次的表现为依据,给甄远道扣帽子:“前一次奴才向皇上禀报甄远道私藏钱名世的逆书,这一次甄远道又不写诗谴责钱名世以正立场,奴才怕甄远道真的心怀异望。” 皇帝特地给鄂敏强调:“你不要以朕的名义胁迫甄远道,而是要婉转地劝告他,给他三日时间,若是肯谴责钱名世也就罢了,否则朕也会处置他。” 这样才能看出臣子的真心,而不是迫于自己的权势,说些口不应心的话。 鄂敏心喜,但又想到女儿祺贵人转达的皇后的话:“是,可是甄远道毕竟是莞嫔娘娘的生父,奴才怕此事惊动了莞嫔娘娘养胎,就不好了。” 最后试探皇帝会不会为了妃嫔和皇子,会不会给甄家网开一面。 也为接下来,皇后用甄家的事刺激甄嬛,一尸两命作铺垫。 皇帝是个公私分明的人,且眼下还恼着甄嬛,道:“这件事朕自有分寸。你去亲口问问钱名世,甄远道为何会有他的诗集。” 如果皇帝真的对甄家信任,不会让一个本来就对甄远道心怀恶意的鄂敏去传话,去问。 这样干,内心基本给甄远道定罪了。 经过纯元故衣事件,甄嬛看透了皇后的虚伪和险恶用心,看透了宫里人包括皇帝在内,无不在为利益各种算计,世态炎凉,不过如此。 明明知道为了孩子好,应该努力放平心态,可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甄嬛到底还是为皇帝的绝情而焦虑心冷,为甄家忧虑,祺贵人一家都受皇后驱使,她们说不定还能把手伸到宫外。 皇后就等着自己焦虑让孩子受损,都不用她自己出手,所以虽然有时候焦虑导致胎动过于频繁,甄嬛还是让温实初上报一切安好。 皇帝到底还是惦记着甄嬛,毕竟是宠了这么几年的人,本意也不是想废了她,只是让她吃点苦头受点教训。 于是夜里到底还是去看了甄嬛一趟,发现甄嬛眉头紧皱,一脸疲惫,睡得十分不安稳,听浣碧说,甄嬛胃口也不好,吃的东西每每还在减少。 皇帝道:“那就是她不懂事了,为了孩子多少也应该吃一点。” 之前皇帝对侍卫交代过,虽然没解了甄嬛的禁足,但如果甄嬛想去御花园散心,还是准许的,不过要派人跟着,派出的人就是甄嬛的老熟人芳若姑姑。 一来,劳改犯都还有放风的机会呢,二来,甄嬛都怀孕了,如果过于苛责,满宫怎么看自己,三来,万一憋狠了,伤到孩子了可不好,自己登基这几年,除了弘煜,没有其他孩子顺利诞生。 孩子在宫里是稀缺生物,得好好保护。. 至于为什么要派人跟着甄嬛?主要是防备她和宫外通消息,自己可是要重点关注甄远道是忠臣,还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怀有同情,身在朝营心在汉。 有了放风时间,甄嬛自是不会矫情的不利用这个时间舒缓情绪,只是甄嬛现在看什么都是怀疑的,跟芳若的交谈中,也不免带上了一些刺。 芳若倒是客气,一上来就请罪,说自己并非有意打扰娘娘,只是皇上有旨,要奴婢出入相随,照顾娘娘安好。 甄嬛道,照顾?监视?在自己看来皇上的旨意都是一样的。 芳若想着甄嬛月份大了容易疲累,就建议甄嬛如果累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歇歇。 就扶着甄嬛来到一处亭子里坐下。 芳若看着甄嬛憔悴的脸色似有不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