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闭上眼睛,开始回忆起朱英雄小时候的模样,那时,他还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天真无邪,让人忍不住想要呵护。 朱元璋想象着朱英雄现在的样子,他知道,朱英雄已经长大了,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他想象着朱英雄在东瀛的生活,想象着他在那里所经历的一切。 朱元璋突然感到一阵无力,他知道,他老了,他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理这一切。 他需要一个能够信任的人,一个能够帮助他的人。 他想起了朱英雄,想起了他的聪明才智,想起了他的胆识和勇气。 他知道,只有朱英雄,才能够帮助他解决现在的问题。 朱元璋睁开眼睛,看着郭英,点了点头,他说:“郭英,咱听你的。下旨,让朱英雄进京。” 郭英听到朱元璋的决定,心中一阵欣喜,他知道,这是朱英雄回来的唯一机会。 他向朱元璋行了一礼,然后退了下去。 朱元璋看着郭英的背影,心中却并不轻松。 他知道,他做出的这个决定,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他甚至可以预见到,他这个决定,可能会引发一场风暴。 但是,他必须要做这个决定,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够拯救国家,才能够让国家走出困境。 朱元璋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知道,他必须要面对一切。 他挺起胸膛,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当郭英将朱元璋的决定告知朝中的大臣们时,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 大臣们纷纷哭爹喊娘,哀嚎之声此起彼伏,甚至有些大臣已经慌乱到跪在地上,向朱元璋求情。 这场面显得既荒诞又讽刺,充分暴露了文官集团对朱英雄的畏惧和厌恶。 兵部尚书唐铎看着这些文官,愤怒地说:“你们这些文官,平时一个个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如今却在朱英雄面前暴露出你们的真面目。” “你们害怕朱英雄,是因为他曾经让你们颜面扫地,因为他曾经挑战过你们的地位。” “现在,国家有难,我们需要朱英雄的帮助,你们却还在这里哭闹,真是无耻至极!” 刑部尚书蔡铭痛心疾首地说:“陛下,您可知道,这些文官们早已将朱英雄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他们恨不得朱英雄永远不要回来,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欺上瞒下,贪污腐化。” “可是,陛下,国家危亡,我们不能再让这些文官的私欲耽误国家大事。” 朱元璋看着这些慌乱无措的文官,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厌恶。 他冷冷地说:“你们这些文官,平时一个个口口声声说着为国家着想,现在却为了自己的私欲,阻碍国家的发展。你们这种行为,简直无耻之极!” 面对朱元璋的责骂,文官们纷纷磕头求饶,但他们内心的恐惧和不满却并未因此消除。 他们知道,朱英雄一旦回来,他们的地位和利益都将受到严重威胁。 因此,他们决定在朱英雄回来之前,尽可能地削弱他的势力,阻止他进入京城。 而与此同时,郭英、唐铎等武将们则为朱英雄的归来充满期待。 他们知道,只有朱英雄这样的英才,才能帮助国家度过难关。 然而,他们也清楚,朱英雄的归来,必将引起一场腥风血雨。 为此,他们暗暗下定决心,要在朱英雄回来之前,为他铺平道路,让他能够顺利地为国家出力。 就这样,在朱元璋做出让朱英雄进京的决定后,朝堂上形成了两种势力的对立。 一种是以郭英、唐铎为首的武将集团,他们支持朱英雄,期待他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另一种是以任亨泰、蔡铭为首的文官集团,他们畏惧朱英雄,企图阻止他进入京城。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国家的命运被摆上了赌桌,而朱英雄的命运,也变得扑朔迷离。 礼部尚书任亨泰站在朝堂上,他眼神闪烁,脸上带着阴险的笑容。 他看着朱元璋,然后用一种充满恶意的口吻说:“陛下,朱英雄在东瀛的行为,实在是令人担忧。他擅自调动军队,无视皇权,这种人一旦进入京城,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而且,朱英雄的行事风格太过激进,难以控制,恐怕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兵部尚书唐铎看着任亨泰,愤怒地说:“任亨泰,你这是在恶意中伤朱英雄。朱英雄在东瀛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出他的智勇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