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打工,一年的收入是五十多两银子,可那些佃农种田,一年的收入,能有五两银子那都要谢天谢地了啊!” 朱英雄闻言,连忙摆了摆手。 朱元璋的分析并不无道理。 在古代,农业社会,特别是朱元璋的小农经济。 在生产力如此底下的时代,你大搞工业,最后搞得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挣不来几个钱,反倒是城里的打工人一个个的高高在上。 那那些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民,心里肯定不平衡。 他们心里不平衡了,不就不种地了吗? 也去城里打工。 那没有人种地了,粮食如何生产? 在古代,粮食才是硬通货。 没了粮食,那你挣在多的钱,也得饿死! 可关于这个问题,朱英雄却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道:“这马四爷可就不懂了。” “本县实行的,是大农场政策。” “所谓的大农场,就是主动的去进行土地兼并!” “我们都知道,历代王朝,基本上都亡于土地兼并。” “历代帝王们呢,也都苦心防着土地兼并。” “但本官呢,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既然,我们最终都无法阻止土地兼并,那何不顺从?” “主动将土地,分给那些地主们。” “然后由官方下达政策,地主可以雇佣佃农,但要有最低薪水。” “也就是说,在本县,那些给地主打工的佃农们,每月的薪水,也是按照本县的最低工资标准来发放的。” “至于这些佃农们是否能产出比他们薪水更高的价值,这么说吧!” “本官发明的那个犁地机器,就是最好的证明!” “一个人,一天就能收割完一片农田!” “一个拥有三百亩地的地主,雇是三十个人,只需要一个月,便可将所有耕地全部收割完毕!” “这三百亩地所产出的价值,就按照最低标准,也就是每亩产一石粮食来计算的话,三百亩,就是三百石!” “三百石,折合成银两,就是六百两银子。” “而那三十个人,这个月的薪水,最多也不过一百五十两银子。” “所以,地主肯定是稳赚不赔的。” “佃农这一个月,就赚了五两银子,自然也是不亏。” 听到这,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 如此一来,那不管是地主,还是佃农,都不亏啊! 佃农一年也就干两次,春季犁地播种,赚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