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令人错愕的是…… 我能明显的听到她的脚步身。 而且从脚步声来判断,声音已经越来越近。 仅凭玻璃上的影子,胖子就能判定出:“是苏雪静…姜先生,你,你可得帮我圆场啊!” 我释然松懈下来:“谁!?” 果然,应声的事苏雪静:“姜先生….我表哥,他没事吧?” “他,”我看了看胖子,随说:“一言难尽…不过暂时没有危险!” 我走出了浴室,在浴室外交代苏雪静:“去帮我找一些东西!” “需要什么?”苏雪静忙道:“您尽管安排我去准备…..” “好,”我也不客气了,直接嘱咐她,回苏家别墅,帮我把朱砂毛笔,红绳挂铃一类的全都带来。 这些,其实也不乏支开她的成分….. “其他呢?”苏雪静谨记后确认:“其他,还需要什么特别的东西吗?” “还要细针,当初我给苏伯母释针的那七根细针,最后…..”我想了想眼下的状况,随说:“胖子邪气入体,如果能找到艾草,就更好了!!” “艾草?”苏雪静错愕的一愣:“这东西,应该也不难买到!” “可千万别在市井买,”我强调:“我要的艾草,是端午节前夕,就挂在门口的….” “可,”苏雪静为难了:“这端午节,还有半个月才到啊!” “那就找去年的,”我相信:“上京一些老年公寓,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定会有习惯挂艾的人户。” “为什么一定要端午节挂在门口的艾草?”苏雪静只觉错愕:“难道这当中,有什么讲究吗?” “当然有,”我细说:“其实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之一,相传每年端午节这一天的中午12点,鸡蛋是可以直立在地上的…因为这一天的中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吉日之时,这时圆溜溜的鸡蛋立在地面上,能够吸收天地正气,继而不会倒下。 当然,这只是民间说法….如果从科学的角度说,话说是因为端午的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在太阳引力和地心引力的互相作用下,立在地面上的东西就不容易倒下,如此一来鸡蛋就能轻易地站立不倒了。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说到这个节日,不仅上文提到的习俗趣事,还有各种传说和节日讲究。 说到端午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屈原投江的传说,然而,其实端午习俗的出现,远远早于屈原的传说。其中最早的起源传说是源于“恶日的禁忌”。 五月端午节,正处于潮湿闷热的夏季,正是各种瘟疫疾病的高发期。在古代那个社会生产力落后,医疗水平低的年代,一旦染病患病,极有可能会因此而丢掉性命。为此衍生了许多围绕着驱毒避邪而展开的活动习俗,比如插艾叶、喝菖蒲酒等。 《帝京景物略》说,端午“渍酒以菖蒲,插门以艾,涂耳鼻以雄黄,日避虫毒”。《荆楚岁时记》认为,可以达到“以禳毒气”的目的。 如今,时至今日,端午采艾草,挂艾草的习俗早已普及到家家户户。每年到了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插艾”,挂艾草,正所谓“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的许多习俗活动是围绕驱毒避邪而展开的,而选择艾草,是因为民间认为,艾草有驱毒、辟邪、保平安的作用,端午节当天,将艾草插挂在门前,可以起到防病驱蚊,辟邪去瘟的作用。 从科学的角度说,这并不是纯粹的迷信说法。艾草,植株有浓烈香气,很早以前,古人就知道艾草是“万能药草”,具有驱蚊虫,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等作用,人们常用艾草来洗头,护肤等。老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这话不是毫无道理。 古人认为,端午节这一天,百草皆为药,此时的艾草其药性也是最强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采艾草,吃艾草,挂艾草。 关于采艾草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中国最早的文学源头《诗经》,《诗经·王风·采葛》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可见,早在很久以前,采艾草就已经是人们生产劳动的一部分。 又比如在谭麟的《荆楚岁时记译注》中,对“采艾”习俗有如此记载: 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这可以说是关于古代人过端午采艾草,挂艾草的最早的最清晰的记载。 在古代,人们还会做艾虎艾花来辟邪。何谓艾虎呢?就是指将艾草做成虎形状,或者是用彩绸做成虎形缝制,上面再粘上艾叶。艾花也是同理,就是指将艾叶剪成花的形状,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