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聊多久,王氏就从外面进来了。 柳氏咂舌皱眉,轻斥着道: “不是让你别沾手嘛,咋又不听话。” 王氏“嘿嘿……”憨笑两声,自然的拿起围裙戴上—— “看娘说的,我这是回家、又不是做客,哪能躲懒。我爹最近身体还行不?不咳嗽了吧。” “不咳嗽,自打你嫂子说不让抽旱烟,就没在咳嗽过。”柳氏回答。 虽说分家就是两家人,可王氏从没把自己当成外人。只要于昭跟她一起休息,夫妻俩就赶骡车、带孩子,回于家屯看看、顺道住一宿。 远香近臭,每次回来都比以前住一起还亲兴,她特别喜欢。 柳氏也喜欢这个氛围,让她去团狮子头。这还是跟坐席的大师傅学的,寓意团团圆圆。 “对了嫂子,等吃完饭咱去东跨院剪纸吧。我带回来老多红纸了。” “我也买了不少。”柳氏补充,“雪娘就使劲儿剪,能剪多少剪多少,咱家有的是地方贴。” 这活儿程雪心知躲不过去,笑着点点头,应了。想来只要剪刀没坏,她这段日子就得剪剪剪。 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品出锅,于淮等人刚好从外回来。 于晚出去放桌子、摆碗筷,就在院子里,扯了苫布不冷不热,特别舒服。 席面两桌,男女分开坐。特制的那种大桌面,放的菜品满满登登,美中不足没有中间转桌。 大家都饿了,于淮招呼大家上桌后,于昐拿出老早就准备好的竹叶青,给几人倒上。 于淮把酒杯推到庞老跟前,说: “老哥哥,中午咱就少喝点、睡一下,睡醒后去江边坐船。船都联系好了,在江上走两圈。于家屯虽然没有望河村大,但也是依山傍水,而且靠近江岔子,景色老好了。晚上就在江边支口大锅,咱们炖江鱼、贴卷子。” “行,听你的,客随主便。”庞老不住点头。 不得不说,于淮为了这次他们过来,把所有能用的本事都用了。上次走之前就特别跟程雪聊过,他们来这边要怎么招待。如果只是李晖一家,那以随便、惬意一些没什么,但庞老不行,这可是贵客。 程雪夹菜放在孩子们的碗里,听着老爷子的安排,不住点头。 午饭很丰盛,鱼肉满桌,再加上刚才又跟于淮父子出去暴走,庞老胃口大开,破天荒的吃了一碗米饭。 饭后,于淮担心庞老吃的太多午歇难受,带他又在房前屋后转转,这才送去西跨院午歇。程雪哄睡两个孩子,跟柳氏、王氏,一起去东跨院剪纸。 三个人边剪边聊,把正日子当天一些没来及履量的细节,就都商量、完善了。 柳氏看着大儿媳妇,缓缓颔首说: “英杰娘自打当了作坊管事,这想事情方面就比以前全面多了,真好。” 程雪“嗯”一声,附和道: “来年我们出发上京,家里有于昭跟弟妹,特别省心。” 王氏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忙不迭低头,整理剪纸。 足足剪了半个时辰,还剩不少,留这几天慢慢来。 未时二刻,一行人出发去江边,当程雪看到于淮准备的船后惊呆了。 本以为就是普普通通的渔船,没想到竟然是客船,而且还是两艘。一问才知道,是于昭从船行那边租的,一天二两银子,租到八月十九。 这可是大手笔,估计是被女方家的嫁妆镇住了,所以想给送亲队伍也来个“见面礼”——游江岔。 大家上船后,船上准备了炭炉,可以看着江景围炉煮茶。 这可太得庞老心意了,老爷子不住说“好”,捋着胡子道: “看着江景喝茶,别有一番味道。没想到老弟还挺有惬意,真好。” 于淮闻言忙不迭摇头,不敢居功。 “老哥哥可真看得起我,这些安排可不是我想出来的,都是我那外甥媳妇告诉的。我就是个庄稼院人,哪有这闲情逸致。不过还别说,今儿托老哥哥您的福,以后这江边我得总来。不知道为啥,看着江面就觉得心情舒畅。” “是吧,没事多出去转转,看看我朝大好山河。” “行,听老哥哥的。”于淮重重颔首。 男人那艘船上,大家聊着风景、山河,女人这边就履量正日子接亲的人。 依着柳氏,那必须程雪要去,可她真是不能去。即便舅舅、舅母这边不在意,万一女方家在意呢。 “舅母,我知你疼我,可接亲还是算了。晖子在家负责写礼账,我帮忙张罗,挺好。” 柳氏还想坚持,王氏偷摸捅咕她一下,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