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咱大明看似繁荣强盛,可实际上却是外强中干。” “为此,咱也只能忙碌于朝事之中,不再想着动兵的事情。” 朱元璋缓缓的说道,语气之中,带着太多的唏嘘,他是趁此机会,教导自己的大孙,要如何去治理一个国家。 也是极少的,在大孙面前袒露自己心中的想法。 看着大孙略带沉思的面孔,朱元璋微微点头,而后继续道:“大孙,你还年轻,这段时间以来,咱心里头也很清楚,在大孙的心中,有着很多的想法。” “咱不知道在大孙的心中,是想要打造怎样一个大明,但是咱明白,不管是怎样的选择,咱爷俩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是要让这大明更加的昌盛。” “这治理国家,治理军队,治理官吏,就像是大孙所说,如烹小鲜。” “咱最担心的是,就是在咱走后,大孙的心思会有些急切了,从而导致埋下祸患。” “大孙,便就趁着今日,跟爷爷说两句心里话,在大孙的想法中,究竟是想要让这大明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 这是朱元璋在内心中的担忧。 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对于自己的继承人,可谓是太难受了。 太差经不行,像大孙这么优秀的,又放不下心来。 从前各朝代的历史中可以发现,但凡是优秀的皇帝,总是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功绩,在这史书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无可避免会对整个国家进行大量的改革。 在此之后,自然是建立丰功伟业。 有些皇帝成功了,留下浩荡千古的威名,有些皇帝失败了,留下无数骂名。 这些皇帝,不管是失败或者成功,毫无疑问,在本身上,都是极为优秀的。 可有时候,相对平庸的皇帝,却是让王朝延续更长的原因。 听到老爷子的话,朱英沉默了。 他想说些什么,可欺瞒老爷子,在心中又有些不愿意。 可若是跟老爷子说,他要打这里打那里的,怕是老爷子也很难理解。 思前想后,朱英缓缓开口: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一次,换朱元璋沉默了。 他知道大孙很有想法,从诸多布局手段,对朝政制度的改革上,也可以看出其中的优秀。 可没想到,大孙竟是有如此远大之抱负。 霸秦强汉,盛唐富宋。 在大孙的眼中,这都是要超越的存在。 而建立巨大版图的成吉思汗,也不过一武人。 这意味着大孙想要打造的大明。 在霸道上,不弱于大秦。 在强悍上,和大汉相比。 在昌盛上,要比肩大唐。 在富裕上,与富宋无异。 甚至于在版图上,也要比成吉思汗所建立蒙元,更加的辽阔宽广。 这,是怎样的一种想法。 这,又该是一个怎样的大明。 这样的王朝,不说自己,纵观古今历代皇帝,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吧? 朱元璋喉咙滚动,想要说上两句。 可犹豫迟疑了半晌,已经不知道如何开口了。 看着大孙坚定的眼神,朱元璋没有任何怀疑,大孙绝对会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夜渐深。 朱英也回了坤宁宫,准备批阅一些奏章后就歇息。 朱元璋坐在乾清宫的院子里。 看着天上的明月,微微有些出神。 一道清风吹过,刘和拿来外袍给陛下披上。 出神许久的朱元璋,这才堪堪回过神来。 “刘和,你说咱这个皇帝,当得如何。”朱元璋不由随口问道。 刘和听着这话,连忙道:“陛下千古一帝,再造中原盛世,百姓爱戴,中外臣服,雄才大略即观古今也是首屈一指,天下无不为之歌功颂德......” “行了行了。”朱元璋挥手打断道。 “你这家伙,真就是问也白问,只知道拍咱的马屁。” 刘和听着,连忙跪地磕首道:“奴婢惶恐。” “好啦,咱赦你无罪,算了,问你也是白问。”朱元璋摆摆手说道。 刘和这才慢慢直起身子。 朱元璋也不再多说,眼看夜深,现在晚上也不用批太多的奏章,便就准备朝寝宫走去。 刚走两步,突然一顿。 朱元璋突然笑着反应过来:“咱突然发现,大孙这诗词歌赋的水准,也还是不错的嘛。” 再次细细的品味了一番先前大孙的诗词,只感觉非常有韵味。 “刘和,笔墨伺候,大孙那书法着实不行,还是咱亲自给大孙写出来。” 自己诗作,朱元璋喜欢让十二子朱柏来写。 但大孙的诗词,朱元璋更想自己来写。 ...... 次日早朝过后,整个皇宫都有些沸腾起来了。 在早朝,朱元璋宣布了最新的藩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