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览青阳镇乃至宁海县,我以为未有女童如你此般好学……” 祝莲回忆了一番祝翾在家时好学的场面,然后说她考上女学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结果。 祝莲亲眼见证了妹妹从小到大与别人的不一样的心志,所以祝莲在信里自述“虽初时不解但感同身受”。 然后祝莲在信里有交代了她走之后家里的变化,说因为她入了女学,家里得了免税的田亩份额,还有人来报喜送银两,这是了不得的皇恩,家里都很感谢她的好学,家里也越来越好。 祝翾看到这里,很是感动,看见信里的家里人日子都过得越来越好,心里忍不住为此安心与欢欣。 然后后面就是祝莲代笔家里其他人要对她说的话的内容。 大哥祝棠说很高兴她考上试,自己为此免了丁税,他这个哥哥没怎么让妹妹得到庇护与好处,反而先得到了她这个妹妹会读书的好处。 祝棠很高兴她的厉害,说自己虽然读书不行但是会安心干活学手艺撑起长子的职责,她在应天,祝棠没办法庇护得到她,为此祝棠说自己有点羞愧。 祝英也是高兴她入女学的结果,然后说自己想她,自己又长高了,比以前更靠谱了,管弟弟妹妹更好了,在学里也一直好好学习来着。 但祝英也说因为祝翾之前在蒙学调子起太高,她自己多有不如,但是这怪不到她头上,她问心无愧,该学的也好好学了。 祝棣被代笔的内容就是想她,问她什么时候可以回家,说自己虽然没到去蒙学的年纪,但是祝莲教了他一些字,他要写给祝翾看…… 祝翾看到这里,果然换出了几个稚嫩的字,这是祝棣专门写给她看的,来向她展示自己启蒙的结果。 祝翾不由为弟弟稚嫩的笔迹会心一笑,心想,果然和自己是姐弟,自己才学了字的时候也是见人就显摆半两不到的才学,现在回忆起来倒有几分羞愧。 祝棣又夸海口,说下次他就能自己给她写信了,不要祝莲代写了,祝翾看到这里又忍不住笑了一声。 再后面是祝葵的话,祝葵说她才知道她去了应天,自己也很想去应天找她,但是家里人告诉她应天特别远。 祝葵就问祝翾真的很远吗,那么远的地方,祝翾干嘛要去那读书呢,在家里不可以念吗……总而言之,祝葵问了一堆怪问题,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 看着妹妹那么多的问题,祝翾都能想象到妹妹嘟起嘴看着她问东问西刨根问底的情形,祝葵又说自己被祝明教了画画,不过画得不好,还在练习,努力就不十分努力了,横竖她还小呢。 祝翾就往后翻了翻,果然找到了祝葵一起寄过来的画。 画上画着一个头上顶俩尖角发髻的小姑娘,祝葵说她画的就是祝翾的模样。 祝翾就又仔细看了看那张画,看久了,才看出几分和自己“神似”的地方来。 祝老头和沈云在信里的就是担忧欣喜的话。 比较奇怪的孙老太的被代写内容,祝翾一看就知道一定是祝莲二次“加工”了的内容。 孙老太代写内容如下:“汝得念女学,乃惊天地大事,你孤身在外,必用功苦读更胜从前,我心里忧惧你此举伤眼,望你克制几分,勿要家里担心。 “我乃你大母,颇知道你脾性,莫要说此为虚有之事。 “因我是你大母,年岁经历在你之上,所以颇为了解你苦读好胜的心,你在家里性情虽好但总有几丝犟性……” 念到“性情虽好”处,祝翾心里怀疑这是祝莲加上的话,孙老太原话一定不是这些,大概说的就是“你在家就是个犟种”云云。 虽然孙老太的话经过祝莲加工,但是语气还是保留了孙老太的精髓处,祝翾能够透过“加工”的版本听见孙老太大概不太好听的原话。 她继续往下看,看见孙老太说:“汝一去应天不回,久不通函,至以为念,望余寄信归家,来日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这段是不是有点加工太过了,孙老太根本说不出她对自己“至以为念”、甚至还希望“得书之喜”的话来…… 祝莲这样原创代写,就有点欺负大母不识字了。祝翾忍不住想道。 祝翾最后看完家里的信,心情也好了不少,又去看王家的信,知道了王家的变化与动态,心里也放心了不少。 和家里来信放在一起的还有沈云和大母为她新做的几身衣服,她们不知道她在女学里的情形,生怕她在外面没有衣服穿,就又做了两套给她上身。 实际上学里太优待她了,祝翾在这里根本不缺衣服穿。 家里的衣裳上的布与学里发的衣裳用料比也是粗朴了不少,但是祝翾知道这是家里能扯的最好的布料。 祝翾很怀念地摸着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