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 来镇江之前,卢象升就对郑海珠认真提起,既然早在嘉靖爷时,广东巡海道官员汪鋐,就彷制成功了弗朗基人的子母铳小炮,那么,大明工匠一定也可以继续彷制、甚至改良洋人那些不断出现的新式火器。 卢象升的这番话,倒是触动了郑海珠。 年初在澎湖海面遇险,见识过西班牙船队的舰载炮后,郑海珠曾问过颜思齐关于洋人火炮的讯息。颜思齐在日本平户港直接见识过荷兰人的舰队,所以很肯定地告诉郑海珠,荷兰人的炮,早已不是弗朗基人的后膛式,而是纺锤形的滑膛式。 郑海珠明白,那应该就是几年后由徐光启主张朝廷购买的“红夷炮”了。 真实的历史线中,红夷炮后来在宁远之战中对于击退后金军功不可没,是明军守城退敌的法宝。但到了崇祯年间,皇太极利用汉人俘虏里的工匠,成功彷制出了属于后金军的“红夷炮”,并因为忌讳那个“夷”字,改称为“红衣大炮”。其后,后金军在攻打明军和李自成军队中,再也离不开大炮,史可法戍守的扬州城门,就是被红衣大炮轰塌的。 所以,卢象升的脑洞是对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世界军事史进入热兵器时代,谁在枪炮方面,能更快地彷制、更大地改进、更好地获得代际优势,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得造火铳和纺锤炮。 火铳的话,藏书楼有赵士桢的《神器谱》。 纺锤型的红夷炮嘛,可以让澳门长大的郑芝龙,去试着从葡萄牙人的造炮厂弄弄图纸。 同时,郑海珠琢磨着,镇江曾和苏州一样,是吴国的统治中心区域,春秋时的吴越两国又以铸造青铜器为擅长,镇江到了现代,也仍保留着青铜器铸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 铸造业一通百通,无非是熔炉温度、铸料成份、氧化还原过程等工艺问题。那么,镇江在春秋时能铸铜,汉唐以后肯定能铸铁和钢了。 郑海珠将镇江或许有铸铁巧匠的猜测,与卢象升说了,极其聪明、又目标明确的卢公子,果然在郑海珠面试纤夫的那几天里,摸到了正确的地方。 镇江丹阳孙家村。 原来,春秋时候,吴王阖闾把干将莫邪、湛卢、鱼肠、巨阙等越国名剑收入囊中,亦在吴国的丹阳,建立了不少青铜剑铸造作坊。只是,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后,将大量吴国的铸造工匠迁往越国,丹阳孙家村这个铸造冶炼青铜剑与青铜器的基地,也就澹出了历代统治者的视野。 好在,与多少王朝的短寿不同,由智慧的劳动者所掌握的工艺,却能在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 卢象升在孙家村里,竟真的寻访到了会用古法铸造铁器、锻打刚剑的老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