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上扔了一个,又点燃另一个的盐麸木再扔出去。
果然,前者就像个普通的铁疙瘩,后者,则在落地的同时,就剧烈爆炸了。
郑海珠过去细看,铁片最远能炸到两丈远的地方,也就是现代的六七米。
她想了想,对马祥麟道:“祥麟,这种比瓷雷还厉害的手雷,在野战里,我们主要是对付冲过火炮和火绳枪轰击距离的骑兵与步兵的。步兵速度慢,而且互相的距离近,扔手雷的军士,比较好算时机。骑兵就麻烦些。你与皇太极的正白旗,有过对冲的交手,鞑子的骑阵队形、速度,你清楚,所以,你得给宋先生估一估骑兵冲阵时的速度和彼此间距,让宋先生把手雷做得更能炸准。”
马祥麟有实战经验,宋应星有理工男的思路,二人皆是一听就懂了。
郑海珠说的,其实是手榴弹原理中的“延迟时间”和“杀伤半径”要素。
目下,宋应星做出的手榴弹,安全性和原始雷管,都已顾及,还要精益求精的,就是爆炸的时机,不能扔在半空时炸了,或者扔进敌营后还要过一会儿才炸。
以及,炸的时候,铁片的有效杀伤距离,要在尽量远和手榴弹本身的重量之间,找到平衡,铁疙瘩做得太大,军士们肯定背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