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珠走到朱阅文的宅门外时,院中传来钢弦琴与马头琴合奏的乐声。
郑海珠推门而入,乐声戛然而止。
朱阅文讶然:「夫人怎地这个时辰来?」
「公务讲完了,就早点下值。」
郑海珠一面说,一面将目光投向抱着马头琴的男子。
男子和朱阅文差不多的而立年纪,未穿长袍,凉衫和裤子是洁净的淡青色。
饶是他一副明人打扮,那过于扁平的面庞和细长的眼睛,还是与京师一带的男子,明显不太一样。
墙角蹲着的一个小男孩,跑了过来,倚在青衫男子身边,与他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眼睛,盯着郑海珠。
朱阅文忙介绍:「夫人,他叫扎那,就是我与夫人说过的蒙古乐师。这是他的娃儿。」
话音未落,扎那已经拉着儿子跪下来,要冲郑海珠磕头。
「不要跪,更不要磕头,我这里没有这样的礼数,」郑海珠说着,回身示意保镖头子蔡凤掏褡裢出来,拿了一把成色上乘的银角子,递给小男孩,「给你买糖画儿玩。」
小男孩双掌一摊,十个指头勾起,接过银子。
郑海珠记得很清楚,在察哈尔看过不止一回,奴隶的孩子,都是这样接过主人的赏赐的。
郑海珠挂上和蔼的笑容,问孩子:「你叫什么?」
「莫日根。」孩子怯生生地说。
「哦,你们从前住在哪里?怎么跟你阿爸到了京城呀?」
蒙古娃娃一脸懵懂,显然没听懂这两句有些复杂的汉话。
朱阅文知道郑海珠素来疑心重。
有了稳定的床榻关系后,男子对女子,已不像去岁刚打交道时那样畏惧。
他遂很自然地替代诚惶诚恐的蒙古父子俩,对郑海珠道:「夫人讲过,马头琴音色特别,又指点我去京中黄教庙宇附近找找,果然就见到一些蒙古琴师。莫日根,是琴艺最好的,我便请他过来,练练曲子。上次就禀报过,要将他引见给夫人,但夫人刚上任国务寺卿,我便打算下月再说。」
「哦,」郑海珠仍是和颜悦色,「蒙古的大小部落,牛毛一样,你问过他是哪个部的了么?」
朱阅文道:「问了,是原来朵颜三卫下的一个小部落,现下应是,内喀尔喀。他们住的街坊,我也去问过坊长了,确实跟着商队进来后,先给那黄教庙里打杂的。」
「他父子俩个,还不太听得懂汉话么?」
「是的。」
「无妨,奏起乐来,汉话和蒙语,就都用不着了。你新写的曲子?我听听。」
郑海珠在院里的椅子上坐了,将钢弦琴与马头琴的合练听完,冲莫日根竖个大拇指,用当年出使察哈尔学来的散装蒙古话,夸了他几句。
又换回汉话,大咧咧对朱阅文道:「我过几天就去关外,腊月前再回京。这次要走得远些,去和罗刹人打交道。他们已然跃过了西边的两条大河,眼见着就要把外喀尔喀也占了,我们大明,得赶紧和他们接上头,看看要不要,忽悠他们,往东一道打***去。对了,罗刹人和泰西人一样,也有不少好乐器,回头我给你带几件来。」
朱阅文听了,心里却嘀咕,夫人一直是谨言慎行的性子,此刻当着初次见面的外人,怎地话不少。
这些话,除了头一句和最后一句,他朱阅文也不懂啊。
还没嘀咕完,郑海珠果然话锋一转,直截了当道:「你让他们父子先走吧,我和你待一会儿。」
朱阅文算着日子,晓得今日,郑海珠是绝不会与他行房的,定是吃了晚膳就走。
他便去胡同口的饭馆里叫了两桌饭菜,一桌给前
院守卫的蔡凤等人,一桌摆进内厅。
饮了两盅酒,朱阅文鼓起勇气道:「夫人,是真的,不愿有个孩子,还是,只是瞧不上我?」
郑海珠放下筷子,平静地看着对方:「我对你没有眷属之情。但我也不会和我瞧不上的男子有床笫之欢的。我就是,不喜欢孩子。」
朱阅文仍不死心:「娃娃在这宅子里,跟着我便好。不耽误夫人给朝廷做大事。」
郑海珠垂眸不语。
倘使没有那个蒙古人上钩,她就要认真考虑,是否要结束与朱阅文之间的肉体慰藉关系了。
她并不确定,朱阅文是真的对自己动情了,还是,就像后世多少嘴硬丁克的男子,年纪上去后,又惦记回传宗接代的事体。
不论哪个原因,目下,她都还不能拂袖而去。
她需要朱阅文,作为对后金谍探的钓饵。虽然,她也会努力保证钓饵的安全。
「我这样的人,不能有软肋,」郑海珠抬起双眼,诚挚地看着朱阅文,「你若希望有骨血,找到合适的女子,自可安心成家。我们止乎礼。你要在音律上有所成就,一应给用,我不会断。」
朱阅文低下头,轻轻咬着嘴唇,经年抚琴的修长手指,摸索着案几边缘的雕花。
少顷,吐出一句:「是我冒犯夫人了。我太贪心。」
郑海珠浅浅地抿嘴,没有犹豫地伸出手,覆上男子的手背,柔声道:「没什么,人之常情。」
朱阅文忽然目光一深:「我不会离开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