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指的是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辽太宗为父,石敬瑭为子)。
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而后终两宋都未能将其收复,一直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北伐元朝。
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明军就攻占了元朝都城大都,至此燕云十六州被汉族政权收回,结束了数百年北方游牧政权的统治。
因辽帝四处巡游,故而辽国设立有五京,其中“西京”与“南京”就在这燕云十六州之中。
故而当要换取辽帝耶律隆绪回去时,他们只同意割让这两京以南的七个州,正好也是如今残留汉人最多、也是过往宋军和辽军交战交集最多的几处地方。
若论及战略价值尚有些,但收回来对于大宋的好处就是在有限了,毕竟频遭战乱,如何能够发展得起来,作为军事重镇的话,也必须要随时派兵驻扎,如此战线拉长,对于后勤也是一个考验。
而且占下这些地方要守住也是一大难题,未来若是辽国复苏卷土重来,可随时从这里掀起反扑。
但即便如此,在大宋君臣商议后还是暂且同意了,实在是燕云十六州对于他们的诱惑力太大了。
对于赵恒来说更是如此,大宋前两任皇帝是一对兄弟,且两人的上位都有些得位不正的疑云,赵匡胤黄袍加身就不说了,赵光义也算是篡夺了兄长的皇位,且之后直接让自己这一脉传承下皇位,对于赵匡胤那一支是严防死守。
甚至可以说,大宋对于宗室的防备,有一多半其实都是在防着赵匡胤这一支原本的“大宗”。
而赵恒作为赵光义的儿子,自然也清楚父亲此生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够收回燕云十六州。
如今眼看着,父亲到死都不能瞑目的夙愿要在自己手上实现,光是想想就已是激动得不能自已了。
李勇对此其实并不满意,但他在此时却不能太过表露出自己的态度来,也只能顺从这些人。
他现在也算是明白,为何在澶州大战赢下来后,大怂朝廷依然会选择主动提出与辽国和谈了。
辽国当时兵败,再一看宋朝和谈十分有“诚意”,傻子才会不跟他们谈。
只能说辽国依然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同时现在的大宋也的确是心不足却还身有余,若是辽国再强些,或是宋军再弱些,或者宋廷再懦些,说不准靖康之耻的故事就得提前上演了。
当然,现在提前上演的是上京之耻,只是辽国显然不像是大宋那么懦,也没有完颜构那么狗。
澶渊之盟虽然从长远来看算是个明智之举,但也未尝不是大宋君臣骨子里的懦弱作祟。
再说了,这些人当真能够看到几十上百年的长远发展么?
也亏得是李勇自己心里头早就有了算计,不然的话就是跟岳飞、狄青一般,自己辛辛苦苦一番操作,就被一群猪队友坑死了,那还不得郁闷死。
“君名啊,朕知道你心中有些不甘……”赵恒看出了李勇的心思,过后居然还专门将他留下来,对他进行了一番安抚。
李勇只能苦笑一声,拱手摇头道:“官家多虑了,既是朝廷做出的决议,微臣怎敢质疑?”
“是不敢,而非不想。”赵恒笑了笑,又叹了口气,像是跟他谈心一般说道:“君名,你却是不知,朕的父皇,也就是太宗皇帝,当年多想将燕云十六州收回来,可是……”
对于先皇,他自然不好多说什么,何况驴车战神无能归无能,但是心气在整个大宋皇帝当中也属于一等一的。
这就好像是后世退守弯弯的蒋光头,不管他能力如何,还是有一颗统一的心在,反倒是后面搞分裂的那些毒瘤将他衬托出来了。
李勇点点头,脸色隐隐好看了一些。
赵恒见他如此,却反倒更是欣慰。
如李勇所想,他此次毅然决然回到东京后,赵恒心里面最大的疑虑打消,而接下来李勇的表现也一遍一遍在印证着他是大宋忠臣,自然在赵恒心里是越发得到信任。
所以如今他得了大内令牌,地位在皇城司中一下变得超然起来,能够随意出入宫禁,这是皇帝对他的礼遇。
其实以赵恒的人品德行,如果李勇自己只是一个大宋臣子,还是挺愿意在他手下干活的。
或者说自真宗开始,后面的仁宗、神宗这几任皇帝,都挺适合在他们手下为臣,这是因为他们或许没有曹老板、刘老板的能力,但主动或是被迫地要拥有曹老板、刘老板的胸襟。
也是从这之后,大宋才有所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