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武侠修真>捡宝> 第422章 挖错了地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2章 挖错了地方(1 / 2)

童谣寻银诀,在眉城流传了数百年。

正是因为这首童谣,牵动了无数人为寻找张献忠财宝而滋生的“寻银梦”。

十五年前,当地人民在岷江河道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因为施工深挖的原因,在河道工程的区域内,发现了大量文物。之后又有一条挖沙船,在江心位置挖到了宝贝,印证了张献忠沉银江口的传说。

后面,江口埋有张献忠财宝的消息不胫而走,然后便开始有人乱挖乱采,盗掘,贩卖文物一度猖狂之极。

根据史料记载,江口岷江主航道上,大西农民政权首领张献忠和十万大军,乘坐千艘从大名国库搜刮而来的金银财宝船只,从黄龙溪出发沿府河而下突围,结果却在岷山河道遭遇清军和南明军以及地方武装的联手围剿。

自知难逃一死的张献忠,当然不会把金银财宝白白便宜了联军,便下令将千船财宝深入江口闽江中。

关于张献忠千艘沉船宝藏,这个其实是有准确的历史资料记载,根据蜀碧载“张献忠闻杨展兵势甚盛,大惧,率兵十数万,装金宝数千艘,顺流东下,与展决战。”

听说要去眉城探寻张献忠千艘沉船宝藏,就连一向王小涛去什么地方都不撵着,只是安安心心的待在古董店看店的张倩,也难得一次表现出了十足的兴致。

楚曼文听说了这件事情后,更是不会错过,就这样一行人在古玩店等着楚曼文到了之后,便开始出发。

前往眉城的路上,也算是弄清楚了这位陌生老者的身份,眉城考古研究所的院长曹方华,也是张献忠千艘沉船宝藏考古发掘工作的第一负责人。

对于张献忠千艘沉船宝藏考古发掘工作,王小涛是很清楚的,这件工作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的时间。

在这几十年间的时间内,两代考古人投身其中,只为能够让被千艘沉船沉尽的大明宝藏,重现世间,继而通过这些古董文物,去还原整个历史,好对明末那段历史,有更加清晰

。完整的了解。

可惜两代考古人投身其中的几十年间,却收获甚微,有不少考古界的前辈,更是在考古发掘中抱憾离世。

一路上没有任何耽搁,经过了大概两个小时的路程,王小涛终于是来到了石龙所在的山崖。

到了地方之后,已经有一批负责现场的老专家,在这里等候,这些人里面最小的也有五十多岁,年龄大的已经是和曹所长差不多的年纪。

上世纪七十年代,眉城彭山区开建红光支渠,在石龙村一处悬崖上发现了石龙。山腰竹林深处,崖壁上雕刻着一条石龙,身子倒立,龙身龙爪可见,却不见龙头,鳞爪披露,张牙舞爪,曲折盘旋。

后来人们在杂草从中的池壁上,找到了龙头,原来龙头没于池水之中。最近这些年因为气温升高,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缘故,原来的池水已经干枯,清晰可见袒露在外面的龙头。

根据专家考证,石龙石虎均凿于宋代伏虎寺山门外,并题诗“石龙对石虎,金银萃山薮,中华宝藏兴,民族昭千古。”可惜的是,数百年岁月过去,伏虎寺早已经不再,只剩下一些遗址的痕迹,而石虎也在文革中被毁,只有石龙被泥沙覆盖而得以幸免。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按照原型,重修了石虎,并将其移到了距离石龙只有二十米的地方。

另外根据专家考证的历史记载,民间虽然一直在流传“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首童谣寻银诀,但事实上关于张献忠沉船的宝藏,还有一首诗。

“石龙对石虎,金银萃山薮,中华宝藏兴,民族昭千古。”

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当地人也说不清诗句的寓意,再加上宝藏谁也没有见过,所以这首诗就慢慢被人淡忘,以至于到了现代的话,已经被人们遗忘,只是在一些古老的典籍中,能够看到记载。反倒是“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这首童谣寻银诀,一直在民间流传到现在。

祖辈们的传说

。是,当年张献忠在沉船后,曾派一名将军在此藏匿起来,守护江底宝物,将军去世后,变成了石虎雄踞此处,与河中石龙摇摇相望。

站在石龙和石虎的地方,前方就是茫茫岷江,而在江中忙活的考古发掘现场,清晰可见。

别说是大型的现代化挖掘设备没有,就连小型的挖掘设备也没有,靠得全是纯人力铁铲小心翼翼的挖掘。

千艘沉船的宝藏,数目的庞大可想而知,谁也不知道哪里可能随便挖下去,就会挖出古董文物来,必须要时时刻刻保持足够的小心翼翼。

用人力铁铲这种最原始的方法,虽然挖掘的进度要慢上很多,但却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破坏到沉船的文物。

不然若是挖掘机一铲子下去,挖到了宝贵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