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自然不是吃素的, 没多长时间就派人在沈修文的家乡走了一遭,又根据程丽娘的指示,找到了一些证据。 当初程丽娘为了祈福, 将两个人的婚书送往了她老家的一座庙里, 不在兆安县内,谁承想就是这一举动保住了她的命。 婚书是重要的证据,沈修文一直没有找到这份婚书, 害怕有一天被人揭发。 但是又因为程父程母死后, 程丽娘是唯一知道这份婚书在哪儿的人,所以一直留着程丽娘的命,想要知道婚书在哪里。 不过程丽娘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了, 所以沈修文怎么打她, 她都没有告诉他婚书的下落。 这次本来她想带着婚书一起去京城,可惜时间不够,她害怕耽搁下去会被沈修文的人发现, 她就走不了了,索性弃了婚书,直接带着孩子前往京城。 柳国公府的人还找到了当年的人证, 亲眼目睹程伯父以及他的妻子杨氏被沈修文带来的人打死的邻居李四。 那天是节日, 县里有热闹的集市,兆安地方偏僻,要买东西只能趁着大节庆的时候县里的集会,所以大部分村里人都去赶集了。 只有他因为中途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拉肚子又回来了,在后院大水缸边听完了全过程。这几年他将这个消息藏的严严实实的,一点风声都没露。 柳国公府的人来打听, 他觉得说不定是沈修文的指示, 沈修文如今中进士了, 比县太爷都要大,肯定是他知道了什么,要来杀人灭口。 所以李四连夜收拾了包袱要投亲戚去,被还在村里的柳达抓了个正着,这才明白这不是要自己的命。又因为实在畏惧,所以全说了。 沈修文自从上次程山没有送信回来就觉得不对劲,直接找了人去寻找程丽娘和程山以及程彤的踪迹,可没想到什么都没找到。 所有人都说没有见过,沈修文动用自己所有的力量都没能找到程丽娘,他自然慌了。 柳国公府此时还在拖延着成婚的日子,沈修文也起疑了,觉得是不是柳国公府知道了什么,所以成婚这件事态度不明确了。 沈修文觉得不行,打算重新换一家,反正京城里这么有钱有势的人家,难道就柳国公府一家吗? 可谁知还没等他出手,程丽娘就现身京兆尹府了,沈修文这时才终于确定柳国公府定然知道了的。 程丽娘一个弱女子带着孩子是怎么从两个镖师以及一个是小厮手里逃掉的? 又是怎么样一个人拿到那封婚书,还找到证人李四的? 这些都不是程丽娘一个人做出来的,定人是柳国公府派人去做的。 程丽娘一个小女子知道什么,去京兆尹也定是柳国公府指示她做的。 沈修文觉得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程丽娘说的话没有人听,他准备好了一套说辞,开始到处散播,什么程丽娘是被丈夫抛弃,精神有问题,她说的话都是疯话这种谣言。 沈修文还联系了自己的老师、同学、同科等等,寻求帮助,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自己的名声。 可惜这一切都没怎么起作用,沈修文不知道,可京城中其他人家难道是吃干饭的吗? 大家想起之前柳国公府差点都要与沈修文定亲了,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又没声了,肯定是沈修文做了什么事情惹了国公府,国公爷这才发怒的。 自然也能看出来柳国公府这是要沈修文身败名裂。 而没有背景的人,有的是不敢发声,有的是人微言轻。这时候没人会插手沈修文的事情。 程丽娘拿着婚书,又找到了人证李四作证。 若是普通人,这个案子就应该判了。偏生沈修文是进士,那可是天子门生,所以这案子不好办。 若是不判,此番证据全部指向沈修文,不合法度,若是判了,万一折损了皇上的颜面,自己这乌纱还保不保得住都说不准,连小命也不一定保得住。 柳国公府见事情没有进展,自然派了人过来疏通关系,半贿赂半威胁的要求重判,只不过京兆尹到底是个胆子小的,这案子最终还是被呈到了御前。 柳国公府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是皇上究竟是怎么想的。 老皇帝并不在意沈修文是不是赘婿,也并不在意程家人的死活,他在意的沈修文在科考时对于身份信息的隐瞒、欺骗。 老皇帝年纪已经不小了,本来人老了,应该宽仁和善,在乎名声,可当今的皇帝是经历过无比残酷的皇位争夺战上来的,积威甚重,向来不在意后人看法。 如今他年老,更容不得旁人欺骗他,且沈修文还是犯在科举之事上。 虽然说不是舞弊,但是今日就敢在身份信息上作假,明日是不是就可以不在原籍考试了?后日是不是就可以更名换姓,替考了呢? 所以哪怕沈修文是探花,皇帝也饶不了他。三年一考,每年都有状元、榜眼、探花。但是科考若是出了问题,那就是大事情。 所以哪怕沈修文只是将自己身为赘婿的事实隐去,改成未婚,也触了皇帝的逆鳞。 更别提老皇帝最近这段日子本身心情就不太好,太子逐渐大了,羽翼丰满了,身边也有人了,竟然敢不满自己的决定,要不是暗卫来报,他都不知道太子什么时候起了这样的心思。 老皇帝看到沈修文的事情,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判了沈修文归还程家家产,斩立决,也不必等到秋后了,三天后就执行。 帮助沈修文隐瞒信息的老县令以及其他一干人等,自然也判了斩立决,秋后执行。至于帮助沈修文谋夺程家家产,逼死程父,害死程母,打死程伯伯和程伯母的人,也都依律问斩了。 本来行刑就是为了震慑百姓,使其不敢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