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点心喝着茶,拉家常。 从张铁军到李大海家看电视看小人书,在他家吃饭,说到那个年代的艰苦和厂子这十几年的变化。 老张家是七六年开始困难的,七六年之前张爸在厂部工作,后来下了车间。原来也是属于上等人家。 张爸下来了,李大海当上了科长,两家一上一下。 虽然那个时候干部和工人的差别不大,但物资和信息上确实要比工人家庭强了太多。 八零年李中一就能在家里捧着小人书看电视了,张铁军只能在同学邻居家里混,各种羡慕。 后来,八三年时候,大家都上了楼,干部和职工彻底分开。 在八七年以前,社会的节奏还很慢,变化也不算大,八七年以后突然就像安装了推进器一样,开始眼花缭乱,各种增速。 等进了九十年代,全民皆商,已经可以说是改天换地了,再也找不到以前的影子。 刘刚有点插不上嘴,在这方面他是先天性劣势,除了在刘家大院那一次,他和张铁军再无瓜葛,是厚着脸皮硬贴。 不过看破不说破,大家都是成年人,张铁军会适当的抛个话题让他参与进来。虽然参与程度也就那样。 李大海也会像开玩笑一样刀他几句,就比如露天矿修小花园是给外国人看的,选厂修小花园是给全体职工散心的。 这话确实也不假,露天的小花园是修在老外楼下面,有围墙挡着,外人进不去,选厂的小花园喷泉水池花田就在大马路边上,一到傍晚游人不断。 刘刚就说露天上上下下修了好几个大公共浴池,笑问李大海是不是舍不得那几万块钱。 这一说就说到了中午。 临到中午的时候,老马和姜阳光过来了,一起来的还有英大和刘小庆。 英大这会儿就是个大胖子,戴着厚厚的眼镜。 英大和姜阳光是发小,两个人从十岁开始一起玩儿,一直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当时英大考上了京大,姜阳光落榜,在英大的劝导下考了中戏。 英大不是大院子弟,或者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院子弟,他也住大院,文化部大院。 他爸是翻译家,演员,导演,八六年当了文化部的副部长兼影视剧制片处主任。他爷爷也厉害,是辅仁大学的创办者,著名翻译家。 英大是京大心理学专业毕业,本来想考导演研究生,但是因为高度近视没被录取,当了几年老师以后自费去密苏里大学学戏剧。 嗯,他爸是密苏里大学客座教授。 他有两个老丈人,前老丈人丹丹爸是京城文联主席,后丈人梁爸是人民日报副总编,正部级。 他和梁家兄弟是发小,拍我爱我家的时候儿子都挺大了,然后和梁妹儿一见衷情。 这里面啊,全是人脉关系,子承父母泽备。 刘小庆今年四十二,瞅着像二十四似的,她是纯草根,涪陵人,父母都是普通教师,在川音附中学的是扬琴,副科是声乐和钢琴。 毕业以后她分配到了宣汉农场,因为长的漂亮又多才多艺,进了宣传队,小小年纪就很有名气,经常被借出去演出,后来被成都军区文工团特招。 七五年被八一厂导演看中出演了南海长城,从此走上了演员之路,成为内地最火热的女演员,平均一年两部电影。 九二年她开始经商,先后在京城创办了五家公司。 这会儿姜阳光也挺出名的,已经是著名演员,拿过几次大奖。 “哎哟,”张铁军看着进来的几个人站了起来:“我这该怎么称呼?” 老马反应快,眼角一撒摸就知道张铁军说的是谁了,笑着说:“那肯定是叫姐姐才对,这个就得个论个的。” “刘大姐,欢迎来我家做客。”张铁军笑着伸手和刘小庆握了握。 刘小庆握着张铁军的手噗哧一声就笑了出来,掩着嘴把脸扭到一边。她就是这么个爱说爱笑的性子,还有四川人特有的直率,特别讨喜。 “这笑的是什么?”姜阳光有点懵。 张铁军也笑:“刘海砍樵是吧?要不咱唱一段先?” 刘小庆抽出手躲到了姜阳光背后,哈哈的根本停不下来。 “您有客人?”老马问了一声,进屋就看到刘刚他们三个了。 “老家那边的长辈。”张铁军给老马介绍了一下:“这是本钢露天矿的刘矿长,这是本钢南选厂的书记。这是青年出版社马总编。” 青年出版社是正部单位,总编辑是正司局级,放到本市去起码是个市长。刘刚和李大海客气的和老马握手,大家分开落座。 刘小庆还在笑,到是不会哈哈哈了,就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