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爱子心切,老实地听着程老太训完,大着胆子继续道:“娘,儿媳刚才说的话没有对白老夫子不敬的意思。” “您也知道,阿韬今年已经十五了,学堂里都是跟阿寿差不多大的孩子,实在说不到一块儿去。” “里长老爷家里的孩子,许多在这个年纪都是会被送去城里书院的。” 程文韬可怜兮兮地哀求道:“奶奶,我真的不适应胡氏学堂,快三年了连一个能讨论学问的好友都没有。” “我保证,只要换一个环境,今年肯定能考好。” 为了不沦落到养猪的地步,程文韬这些天在家里表现得相当刻苦。 然而每当他坐在学堂里看到程天寿那张黑脸,就会想起在临江书院的程天禄,完全静不下心来。 “娘,阿韬去城里的花销,我们三房可以自己出。” 程三牛虽然没上过学,却很清楚跟对一个好师父有多重要。他能有现在的手艺,就多亏了教他的老木匠没有藏私。 因此在程文韬提出想去城里的书院读书时,他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去年饭馆和布庄都赚了不少银子,再加上栖云道长请他做木工给的工钱,程三牛还从没这么富裕过,说话的底气特别足。 杨氏急得掐了程三牛一下,讪笑道:“娘,三房有多少家底您是知道的,付完束脩就没多少了。” “城里的包子都比镇上贵,笔墨纸砚肯定不便宜。” 程老太瞥了杨氏一眼,道:“当初买铺子的时候就说好了,饭馆交到公中的银子,全都用来供孩子们读书,不用你们操心。” “等大牛他们回来,再一起商量下以后的规矩。” 老程家现在刚攒了点家底,远没到大手大脚的时候。现在读书的孩子有三个,以后岁岁年年肯定也要上学。 胡氏学堂一个月束脩三百文,吃饭还能在自己饭馆。城里的书院最少也是二两,再加上杂七杂八的其他花销,一年就要相差几十两。 程大牛有闺女这个小棉袄补贴,兜里的底气比程三牛还足,毫无二话地同意了。 大哥大嫂没意见,程二牛、程铁牛也不介意多花钱让侄子去更好的书院。 有程天禄在前打了个样,老程家人都相信读书是有回报的。 就这样,在春天到来之前,程文韬终于如愿离开了胡氏学堂,成为新洛书院的一名学子。 程老太心知程文韬对魏凝珠还没死心,本不想让他去魏老爷子所在的书院。奈何城里但凡像样一些的书院,都是要通过考核才能入学的。 程文韬底子薄弱,短暂的苦读没有带来质的飞跃,只通过了新洛书院的考核。 为了说服程老太,他还立下了军令状,保证三年内并将学有所成,否则就回家帮忙养猪。 事已至此,其中有没有魏老爷子的帮衬,已经并不重要了。 程老太又不能让孙子再回胡氏学堂,先不说丢不丢人,白老夫子今年也抽不出时间来教导程文韬。 农书已经修订到第三版,他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原本的流程是程小棠负责提供大致的内容,再由白老夫子带着胡夫子一起,将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想法整理出章程。 白老夫子做学问的水平的确只到秀才,给孩子们启蒙的经验确实相当丰富。 农民们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几个,想听懂一本书的内容都难,因为格外需要斟酌遣词造句。 通篇全是大白话,写起来半点不比策论简单。 自从得知季大师要为农书誊写最终版,崔县令还要为程小棠那本农书配图后,白老夫子每写一个字,都恨不得翻来覆去琢磨一百遍。 但凡有一点不懂,就吭哧吭哧坐着驴车去月出观找程小棠讨论。 本就忙得分身乏术的程小棠,毫无玩耍的时间,悔不当初。 早知道农书的配置拉满后,会带来这样的恶果,她是绝对不会同意让季大师和崔县令插手的。 后悔已经晚了,程小棠还得挤出时间来琢磨开一家书局的事情。 她造纸的技术还不算成熟,只会用稻草产出非常粗糙的草纸,读书人一般看不上。 原本想等攒够小目标,能兑换出完整的书本再说。 现在则不同,耗费她那么多心血的农书既然注定会成为畅销书,这笔钱就不能让别人赚了。 程小棠如今资金雄厚,对临安府最热闹的几条街的部署也聊熟于心,很快就相中了一家合适的铺子。 只是家里人都已经有在忙活的事业了,书局掌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