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诸卿是怎样想的?”
朱由检放下奏疏,看向王在晋、杨文岳他们,神情自若道,“当初辽地局势出现逆转时。
东江平虏前指、东江镇等处,就呈递过莽古尔泰所部,有谋取朝鲜的意图,没想到事态会演变这般快。
朝鲜所辖的平安道、咸镜道,算是叫侵掠的建虏强占。
按照这等趋势来看,倘若大明不出手的话,那朝鲜难逃倾覆的命运。
毕竟朝鲜麾下的大军,和骁勇善战的建虏相比,终究相差是比较大的。
纵使朝鲜境内的地势复杂,建虏又是作为外来者,想要夺取朝鲜,或许存在着诸多不利吧,但整体态势还算明朗。”
战争不管在任何时期,都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境遇下。
诸如区域战争、局部冲突这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陛下,臣觉得驰援朝鲜一事,要尽快明确下来。”
王在晋走上前,作揖行礼道,“朝鲜毗邻辽东,尽管说莽古尔泰背叛黄台吉,领着麾下精锐进犯朝鲜。
可如果说对莽古尔泰所部,大明选择置之不理的话,一旦莽古尔泰夺取整个朝鲜,麾下势力就会迅速膨胀起来。
这对于国朝所定泛辽东战略,会存在着很大变数,不过驰援朝鲜的规模,包括外派出去的军队,还是要好好商榷的。”
“臣附议。”
“臣附议。”
杨文岳、丁启睿他们,纷纷上前作揖道。
王在晋他们,之所以明确这等态度,纯粹是此前的军管移民,已经明确下来,发展济州岛的部署,也都已落实下来。
当初对布局朝鲜一事,王在晋、杨文岳他们,都表达出各自的观点,可是朱由检却并没有理睬,而是选择叫军机处进行谋划。
现在上述之事都开始推进,甚至首批数万众人口,都乘船渡海赶赴济州岛,朱聿键也已移藩济州岛。
鉴于这等形势下,王在晋他们就不希望朝鲜局势,受到莽古尔泰所部的影响,而出现过大变故。
“驰援朝鲜,肯定是要做的。”
朱由检撩了撩袍袖,开口道,“毕竟针对朝鲜的布局,国朝已经展开行动,这是不能更改的。
不过怎样驰援,以何种形式驰援,就像王卿说的那般,要好好的商榷一二。
朕有一个想法,可让东江平虏前指,全面负责朝鲜境内的平叛,东江军、东江水师作为协助平叛主力。
与此同时,允许唐王朱聿键麾下扩编,建制暂定到五万众。
今后一个时期内,涉及到朝鲜驰援的军队,就明确到上述诸军,大明其他军队,就不参与驰援朝鲜之事了。”
“陛下,让唐王麾下军队,扩编至五万众,此事是否要再商榷一二?”
杨嗣昌走上前,讲出不同看法,“毕竟济州岛这个地方,想维系这般多的军队,并非是……”
“那就叫朝鲜负责粮饷供应。”
朱由检摆手打断道,“驰援朝鲜,是国朝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些东西,不能独让国朝承担。
作为大明的藩属国,朝鲜王室倘若连这点担子,都不愿承担起来的话,那朕就要想一想,要不要驰援朝鲜了。”
对杨嗣昌的担心,朱由检心里是清楚的。
相较于粮饷供应之事,杨嗣昌最担心的是朱聿键的麾下,如果扩充太多的军队,是否会对中央造成威胁。
可是朱由检却不这样看。
在济州岛的治下,固然说会筹建很多产业,唯独军工产业是明令禁止的。
那么朱聿键麾下军队,想要进行扩建的话,就必须拿着真金白银,到大明本土进行购买。
与此同时,朝鲜王室提供的粮饷,是交付给东江平虏前指的,而后再中转调拨给朱聿键麾下。
朱聿键麾下的军队再多,只要能掐住这些命脉,那就不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
“对了,鉴于朝鲜的特殊境遇,朕允许辽东、天津、登莱等地,向朝鲜王室有偿提供各类军械、火器、火炮等。”
朱由检伸手道,“朝鲜毕竟是大明的藩属国,适当的优惠还是要给的,涉及这方面的事宜,军机处尽快拟一份奏疏,转递到内务府这边。
另外军机处这边,选派一位大臣,紧急赶赴朝鲜,将明确的各项事宜,以钦差大臣的名义,向朝鲜王室进行通传。”
“臣等遵旨。”
众人当即作揖应道。
莽古尔泰率部进犯朝鲜,在朱由检的眼里,这就是大明发战争财的机会,这场仗最好能持续数年,如此大明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取财富。
嗯。
朱由检不想朝鲜的乱局,这般快的结束,他要将过去局限于辽地的军火贸易,扩展到朝鲜区域。
只要这场仗能打下去,朝鲜王室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