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玄幻魔法>至尊曲> 第296章 道人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6章 道人行(2 / 2)

的德行,所以,那怕是你做了许多自以为是的善德,但始终不被大道眷顾,这是因为在大道的面前,显得太过于有为了啊!”利剑道。

伶瑶仙子不以为意,也举了赤松子一事和利剑对论。

修行之事,并不是遥远的成仙成道,而应该是认认真真地做好生活中当下的每一件小事,自然才能得到成仙成道的结果。

当年赤松子也是这般对黄帝讲说的,他们的修道行为也已成为后人的世代楷模。

有文记载,赤松子又名赤诵子,他是神农时期的一位雨神,有着随风雨而上天入地的神通,并且可以纵身跳入火海却不受丝毫伤害。

赤松子居住在道教神仙圣地昆仑山中的一个石头宫殿中,他常服用一种被称作“水玉”的药物来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并把此种神仙丹法传授给了神农氏。

据传,炎帝的小女儿曾经跟着赤松子一起学道,两人经常在风雨之中出入世间,堪称一对逍遥神仙。

赤松子在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其升天处为赤松涧,故山上有赤松祠以祭祀。

有文认为赤松子服用的可能是松腊和茯苓。

正是因为服用了这等世外仙物,赤松子才能得道成仙,并且还留下一段“观棋烂柯”的美谈。

在文中记载,赤松子还有一位哥哥,名叫赤须子。

相传,弟弟曾在天台山放羊,途中遇一位道人,在道人点化下,弟弟跟随其在石室山中修炼了四十年。

后来哥哥四处打探到弟弟的去处,兄弟二人又在天台山相聚。

两人盘坐追忆往事,哥哥问弟弟,当年入山修道时把那群羊赶到了什么去处。

弟弟起身带哥哥来到山间,挥手指向群山白石,大喊一声“羊起”,只见万头白羊霎时间占满了山野。

至此哥哥才明白,原来弟弟已经成仙。

兄弟俩从此一起在石室山中修道,哥哥取名赤须子,弟弟取名赤松子。

平时多以松脂和茯苓为食,这便是后人提到的“水玉为食”。

后来有一日,赤松须和赤松子两人来到山顶下棋,有一位名质的樵夫因伐木来到此地,遂放下斧头坐在旁边看起了二人对弈。

期间质感觉肚饿,兄弟二人给了他一个枣核样的东西让他含在嘴里。质含下后,顿觉神清气爽,肠腹之中也充实许多。

一盘棋毕,质起身欲走,转身却发现斧头柄早已经烂尽。

回到家中,只见人世间已然物是人非,不知过去了几个世代。

可见质是在无意中遇见仙人了。

此后人们将石室山又称烂柯山。

赤松子作为牧羊人,其十五岁时外出放羊,被神仙带至金华山石室中修炼。

后与兄相聚,共服松脂、茯苓,年至五百岁仍有童子色,行走于太阳下却看不到身影。

后来兄弟还乡,见亲族早已经亡尽,遂又归隐而去。

他改名赤松子,现今金华山赤松观便是其升仙得道之地。

道书中记载,赤松子号左圣,道门中尊称其为“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

赤松子不仅是一位上古时期的上仙,更是上承炎黄、下启尧舜的一位王者师。

他后为帝喾之师,在道门经典中,记载了数次黄帝和赤松子之间的问答,并由后人誊抄为文字流传于世。

其中最为众人所知的,当属赤松子中诫经。

赤松子中诫经,可谓道门劝善书的最早古简。经文中提到:“自古英贤设教,留在仙经,皆劝人为善,知其诸恶,始乃万古传芳,子孙有福。”

这一句话就奠定了本篇经典的基调。和其他劝善书不同的是,赤松子中诫经不但提出了人们只有积德行善才能万古流芳的观点,更详细记录了为善和作恶分别会导致的不同结果,如从“为一善”的“神意安定”到“为一千善”的“出群仙”,从“为一恶”的“意不安定”到“为一千恶”的“世世子孙异形变化,为禽兽不具之状”,通过对为善、为恶数量的不同,非常明确直观地为人们树立了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

在这篇经文中,善恶已经不是高高在上的抽象概念,而是变成了每一个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做到的小事。

这也正契合了道门之人修行的目标。

修行之事,并不是遥远的成仙成道,而应该是认认真真的做好生活中当下的每一件小事,自然才能得到成仙成道的结果,当年赤松子也是如此对黄帝说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