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臣民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皇帝,很高兴以华夏帝国皇帝的身份,向你们送上新年祝福。”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史诗般的完成了两个庞大国家的合并,统一了华夏。”
“过去一年是丰收的一年,是值得庆祝的一年……”
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八日,就在欧洲打的如火如荼,战火波及到亚洲时,刘一鸣通过广播电台发表了新年讲话。
由长安向周围上千公里进行直接广播,然后通过天线进行接力转发,天线够不着的地方,由飞艇充当信号中继器。
几十艘飞艇载着天线和庞大的设备,飞行在各个角落,光大陆本土上,就得有二十几艘才勉强够用。
如此,西起阿拉伯半岛,东至夏威夷群岛,总面积一千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有一台收音机,都能接收到广播。
当然,耗费如此大,不仅是为了说一说去年有多好,当然这也很重要,毕竟这属于舆论阵地。
除了用广播增加认同感,更重要的是告诉民众,刘一鸣想干什么。
有人说民众是短视的,这一定是无稽之谈,不过是所处的角度不同,出发点不同,导致在意的因素不同罢了。
就像一个饥肠辘辘的乞丐,和一个腰缠万贯的投机者,投机者让乞丐把钱投进股市,一年翻一百倍。
但是乞丐把钱拿去买了两个馒头,填饱了肚子,免于饿死的下场,然后投机者就说乞丐短视,这合理吗?
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归根结底是所处的角度、利益、责任的不同导致的。
“明年开始,政府将在五年内投资六十五亿,用于建设八万所小学,两万所中学,五百所大学。并全面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制度。”
“我们将开启第四个五年计划并且开展第三个规模化工业建设,预计建成两个工业中心,四条主要道路……”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政府将在未来五年内累计投资一百五十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设备研发。”
“我们将动员全国所有人力,参与的此次建设中来。”
其实刘一鸣说了一大堆,许诺了一大堆,最重要的就是最后这一句。
刘一鸣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发现,全民参与的大包干模式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他们制定的计划。
也许这种模式会搞出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模式极为有效的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
华夏不穷,特别是合并以后,南华部分农业的丰富产出和工业品产出,让华夏能够形成自我闭环,贵金属外流的情况一下子就好转了。
加上欧战带来的红利,让华夏肉眼可见的开始富裕,具体表现就是政府制定的如此宏达的计划。
类似的提议在合并之初就有了,例如普及义务教育,既能提高劳动力水平,又能让民众切实的感受到合并来带的好处。
但是当时没钱啊,整不起来。
义务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阶段的事,像那种最简陋的小学,几间茅草屋,一块黑板、几张桌子板凳加上三五个老师,就能开起来了,也能教一百几十个学生。
一年花费不过两三千块(学生教材教具、老师工资等。)
别觉得高了,南华的教师年收入在六百块左右,听起来多,但是教师最起码都经过了中学教育,还有职业技能考核。
中学教育,虽然称不上高级知识分子吧,但是去工厂熬几年,打磨技术,考个技术工程师还是不难的。
技术工程师工资就八百往上,还不算补贴。
要是收入太低,就算一时的热血让人进入了教师这个行业,又能坚持多久呢?
人,是要吃饭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人都知道的道理,刘一鸣不能做流氓学资本家那套呀。
政府的人算了算,如此简陋的小学,没有给学生什么福利,一年的维持费用都这么高,财政挤一挤,挤出个几千万,也就能做一万所。
听起来是真多,但是一万所,对华夏上亿名儿童来说,杯水车薪。
至于其他方法,例如降低工资或先做某些地区的,刘一鸣都制止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工资能因为地区差异有所改动,但是不能离谱啊!
于是,义务教育的提议就这么搁置了下来。
毕竟不是一揽子买卖,像造军舰,挤一挤挤出来了就不用管了,剩下的是海军的事儿,学校是要每年拨款的。
直到欧战进行一周年,恰好是年底结算,许辉把各个部门的人都抓了过来,汇总了一年以来的经济情况,然后大方的同意了义务教育政策。
一九一五财年,帝国政府关税收入八点六亿元,个人税和企业税十二点五亿元,总计二十一点一亿元,翻了三倍,远超美国。
企业税中,70%来自国有大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