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撞,直取大梁。
可怜大梁乃堂堂魏国国都,就这降奇兵遭到了围困。偏偏它地势还不好,被王贲引了黄河水灌城,泡了足足三个月,把城墙都给泡塌了。
魏国就此国灭。
所以说,没事不要把都城建在危险的大江大河附近,尤其还是建在会被水淹的种地势上。
说魏国迁都这件事,里头也有个挺好玩的乌龙。
扶苏笑了一声,询问蒙毅:
“郎中令可听过一个传闻,是说魏国迁都大梁,全被暴秦吓怕了?”
蒙毅:“噗!”
蒙毅为家学缘故,对各国战事很是了解。魏国迁都这个他曾经听父兄分析过,现在突听到这离谱的说辞,一时没忍住。
事实上魏国迁都会儿,最大的敌人不是秦国,而是韩赵。
是的,包含后来的弱鸡韩国。@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当时的魏国拥有魏文侯留的遗产——河西、河内、已经大部分河东地区。这是哪里来的呢?是从秦国抢来的。
虽已经过去了两代人,但时还是魏惠王六年。秦国自商鞅入秦才重新崛,魏惠王六年距离商鞅入秦还早呢,秦国还是个任人欺压的小可怜。
反而是韩赵,刚刚大败魏军。
赵国想杀了魏惠王,让公缓去做国君。韩王想分裂魏国,让两个人都拿一部分魏国地盘。
两边没谈拢,是魏国趁机反攻,渡过了这个危机。
但他能赢不是靠魏国有多强,靠的是韩赵内讧。所以与其说魏国是被秦国吓到了,不如说是被韩赵夹在中间给吓到了。
要知道魏国旧都安邑很不幸地就处在两边的包夹之中,他们国家的地形有点奇葩,时是狭长的一条,往南往北不远都是敌国边境。
当,魏惠王迁都还有很多政治考量。
比如继续待在西边打秦国没思,不如去东北打齐国。再比如迁都可以压制公缓的残余势力,巩固自己的统治。。
总之魏国自己也想不到,一百多年后会蹦出来个王贲水淹大梁。
这都是吃亏在魏惠王出生早上了,他要是生在白会儿,证过白水淹楚国别都鄢城,就会发现大梁有多危险了。
不过提前知道了也不代表能避免。
毕竟黄河她是真的很爱改道,万一追着都城跑,也没办法。
——对吧,楚国的新都寿春?
幸好黄河夺淮入海是一千多年后的事情了,不还能再来一次水淹寿春。现在只有一个淮河,不够淹。
扶苏想到这里,有点惋惜。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虽水淹城池会死很多庶民,但直接攻城也会死很多士兵。总要有个取舍,扶苏作为秦国,自更心疼自家的兵民。
有没有别的办法,跳过水淹,破城门城墙呢?
当有——火药。
而上一世扶苏为父亲为丹药所害,对方士存在偏,直接驱逐了所有方士。直到很多年后,才偶得知炼丹炸炉的情况,始针对性研究怎制作这种可以爆炸的东西。
到扶苏驾崩时,研究也才始没多久,没能弄出威力足够的成果来。所以这一世重新收拢方士之后,依得从头研究,暂时指望不上。
扶苏想了想,给王贲去了一封信。
他还是打算尽量救一救城中庶民,水淹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想要更多人活来,也不是完全没办法。
庶民无非是被淹死、饿死、染病而死的。淹死的救不了,染病的也没法控制,饿死的却有救济的余地。
更况,情况也不一定会糟糕到这个程度。
大秦只要将城池泡坏就好了,水位不需要高,可以给庶民留一条活路。
积水能三月不退,绝不可能是纯粹的地势原。没有秦军故修堤阻拦,积水早就慢慢流走了。
既是自建的堤坝,高度当可以控制。倘若城中百姓能在舆论煽动抓住魏王逼迫其投降,秦军也可以提前毁堤,疏导走积水,减少伤亡。
只是要达成这个局势,需要多方筹谋。扶苏只能尽量推动,不保证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