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
历史上的四年后,这里爆发了一起著名的事件,数十名倭寇从杭州湾登陆,一路长驱直入,杀伤四五千人,其中包括不少大明官员,最终打到南京城下。
“自绍兴高埠奔窜不过六、七十人,流劫杭严、徽、宁、太平,至犯留都,经行数千里,杀戮及战伤无虑四、五千人,凡杀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入二县,历八十余日始灭。”
这一股倭寇创造的“传奇”,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后人对于“嘉靖大倭乱”和明朝中后期守备力量的虚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估计就跟靖康之耻里面,金军没想到那么轻松地灭了北宋一样,倭寇都没想到大明外强中干到了这个地步。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倭寇终究只能乘虚而入,当良臣猛将崛起,文臣如胡宗宪、谭纶、唐顺之等,武将俞龙戚虎一出,倭寇就被杀得溃不成军,那一场场战绩的死伤对比,令人瞠目结舌。
可现在,提督浙闽海防军务的朱执,不久前刚刚惨死,吴宗宪、谭纶都没有展现出抗倭风采,“俞家军”和“戚家军”更是没影,接下来的数年内,这是倭寇最为猖狂的阶段。
明天又是嘉靖三十年的元日,城内过了个热热闹闹的新年,太阳刚要下山,一艘艘小船就靠向了杭州湾的码头。
船只并非正面强冲,而是熟练地拐进隐秘的水道,停泊到岸边,一个个身材短小,其貌不扬的东西蹦了下来。
“呦西,明军果然没有加强防备!”
为首的井上十三郎,小心翼翼地收起同盟交予的珍贵海图,露出满意的笑容。
相比起大众印象里的倭寇髡头跣足,井上十四郎穿的是整套的棉布衣服,手中拿着一柄武士刀,脚踏布鞋,身材出众,足有六尺。
棉衣布鞋自是抢来的,东瀛的地理位置不适宜种植棉花,大明这边遍地棉花,小日本还是穿着粗麻织就的短衣短裤,有些冬天都穿着露半片屁股的丁字裤,只有少部分贵族才穿的起贵重的丝绸,倭寇劫掠东南,最想要的不是棉布和丝绸。
所以穿着棉衣,脚踏布鞋的真倭,那都是上等人,能有武士刀的更是凤毛麟角,井上十三郎手中的刀就是鲨皮鞘,刀神修长,造型不俗。
日本的刀法锻造,起初传自唐朝,经过进一步钻研,材料愈发细,工艺愈发复杂,一把优质的武士刀,从最初的选材道最后的铭刻,要经过数年的时间,价值昂贵,被很多武士当做传家宝一代代的传下去。
如此注重良,相比起制式武器自然有优势所在,只是数量就极为稀少了,非真正的武士不能配备,井上十三郎也是费尽心血,才得到了这把利器。
他双膝微弓,保持着出刀姿势,带领着自己的心腹手下,迈着小碎步,一路贴近哨岗,观察着不远处十几位懒散的巡逻卫士,做了个手势,选择避开。
并不是没有取胜的把握,而是不希望打草惊蛇,不在这些没有油水的明兵身上浪费力。
等到安然度过了两道关卡,距离城区越来越近,井上十三郎再度叮嘱:“我们的首级,在大明官府的赏赐下,已经高达两百两,那是一个令人心动的数字,要提高警惕!”
听到两百两银子,真倭的眼睛都绿了,恨不得割下脑袋换赏,毕竟抢一辈子,都不见得比自己的人头值钱。
不过那也只是想想而已,相比起来井上十三郎的话语更具煽动性:“大明富有,武士弱小,财富遍地都是,杀进城中,节日时任何一家都有值钱的衣服,你们要做什么?小声地告诉我!”
众真倭举起手中的武器,斗志昂扬:“塔塔开!塔塔开!”
井上十三郎欣慰地点点头:“走!”
接下来确实要战斗了,随着前面的明军越来越多,真倭再有身材优势
也不可避免地展开一场硬仗。
“又是用弓箭的明军吗?哈,这一站我们可以大胜了!”
等到井上十三郎派出斥候,确定了明军的武器,咧嘴笑了起来。
早在嘉靖二十年,也就是二十年前,江南各军就已经以鸟铳为主要兵器,那对于衣不蔽体的倭寇来说,无疑是碾压性的利器。
但在真正与倭寇全面实战后,各地所造的鸟铳,铳管却发生时常炸裂的情况,以致于大明士兵要面对敌人和自己武器的双重夹击,使用时战战兢兢,根本不敢双手握铳,度可想而知。
所以渐渐的,将士们不得不重新用回弓箭,放弃威力大得多的鸟铳。
但这就存在一个问题,箭法是要经过刻苦训练的,军队里面的弓箭手,本该是孔武有力之辈,体格健壮,才能拉得开强弓,否则别说一个箭筒里面二十支箭矢了,十支都射不出去,更无法造成有效的杀伤。
疏于训练的江南明军,就是根本没法拉起箭矢,真倭却不然。
他们的弓箭简陋至极,也就是五百年前生女真的水平,但箭术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