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1 逆转了(1 / 2)

在足球圈里,很流行用一句话来评价一名球员。 有球能力决定了这名球员的上限,无球能力才是球员立足球场的基础。 这其实也不难懂,因为一名球员在足球比赛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无球状态。 还有一种传闻,据说当年弗格森之所以看重阿根廷白巫师贝隆,决定性因素是贝隆是当时欧洲足坛最能跑的中场。 是不是很意外? 所有人对贝隆的印象都像他的绰号,白巫师,但实际上,他真的很能跑。 高深站在二零二一年,往回看,就发现足球的发展隐隐有一条主线,那就是跑动距离。 通过科学的训练、营养均衡的饮食、球员的自律等各种因素,让球场上的球员越来越能跑,这就导致每一支球队在比赛里的跑动总距离就越来越长。 有很多球迷应该都还记得,媒体一直在传,温格执教阿森纳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球员的饮食下手,通过改变球员的饮食习惯,提升他们在球场上的跑动能力。 接着,还有筹建新的训练基地之类的。 很明显,温格比其他主教练要更加重视球员的跑动。 曾经有人发出过类似的灵魂拷问,那就是为什么温格的阿森纳总是在下半程崩盘? 弗格森带领曼联,每次都能在下半程扭转局势? 一次是偶然,两次三次,那就肯定是有问题的。 是温格的球队只会踢上半程,踢不了下半程? 世界上哪有这么奇怪的事情?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体能出问题了。 温格是最早一批将欧洲大陆化技术风格带到英超的主教练,他很崇尚传球。 跟巴萨一样,温格要求每一名球员在拿球的时候,周围都至少要有两三个出球点,而且最好不要超过十米,因为有数据显示,在比赛里,传球距离超过十米,成功率就大幅下滑。 那要怎么做到这些呢? 跑,不停地跑! 阿森纳的传控球优势就是通过跑动来创造局部的人数优势,增加出球点,同时为了准确率,又要保持球员之间的距离,这就使得阿森纳球员的跑动距离要比其他球队更多。 赛季的上半程,刚刚经历了夏季集训,阿森纳球员正是体能状态最好的时候,所以枪手总能够踢得很顺,可到了冬季,英超没有冬歇期,球队多线作战,球员身体疲惫,再加上伤病等多方面因素,导致阿森纳球员的身体状况大幅下滑。 跑动距离减少了,接应点就少,球员间距就大,球队每一条线之间的距离也就跟着被拉大,导致漏洞增多,进而被对手一利用,防守就出问题。 而整个链条,归根结底就在于体能。 …… 高深站在场边,耐心地观察着球场上的局势,等待着转机的出现,同时也在脑海里思考着阿森纳的现状和问题。 现在是三月份了,跟往年一样,阿森纳的体能也开始吃不消了。 当然,哪怕是这样,皇马也还是不占优势。 但这至少可以预见,随着比赛的深入,阿森纳的体能也会越来越糟糕。 到时候,只要皇马有领先优势在手,尽全力死守,是有机会守住比分,从海布里球场带走一场奇迹式大逆转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下决心要在开场就抢攻的原因。 抢一波,单车变摩托。 进了球,球员有底气,可以守得更坚决。 没进球的话,虽说也是要死守,但只能听天由命了。 阿森纳在卖掉维埃拉后,整支球队的风格偏文弱,不够顽强,但皇马在这方面也不见得比阿森纳好到哪里去。 但如果有一个进球,那局势就完全不同,球员的心态也会不一样。 想到这里,高深看了一眼记分牌。 下半场过去十分钟了。 他表面上波澜不惊,但心里还是挺担心的。 …… 主队教练席前,温格也沉不住气了。 没有谁比他更清楚阿森纳的问题和软肋,所以他也在提前做准备。 皮雷应该要去热身了。 雷耶斯今晚被阿韦洛亚守得是一点脾气都没有,甚至都没能有像样的左路突破。 与其把他留在球场上,倒不如将他换下来。 比赛进行到现在,已经变成了双方斗志和意志的比拼。 今晚的皇马简直就跟脱胎换骨了一般,跟伯纳乌时截然不同。 温格也感受到了压力。 如果不是上半场临近结束前,亨利的那次带球突破创造了点球,现在的处境他实在是不敢想象。 可就算是如此,他还是担忧。 “五十五分钟了,皇马也应该消耗得差不多了。” …… 不仅是温格,看台上的球迷和嘉宾们,电视直播的解说员,电视机前的众多专业人士和球迷,全都跟温格想得一模一样。 皇马真的消耗得差不多了! 人到底不是机器,通了电就能一直运转下去。 就算皇马斗志再昂扬,就算皇马球员的意志力再强,终究还是有倒下去的时候。 而只要皇马这一波抢攻和压迫无法奏效,退回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 失去体能,皇马只剩下招架之力了。 到那时,这场比赛也就完全由阿森纳来主宰。 …… 当比赛进行到第五十七分钟时,皇马又一次在右路进攻受挫。 贝克汉姆停住球,看了一眼前场和左侧后,再度一个大脚转移。 球飞过球场半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精准地落到了左侧。 费利佩快速插上来,胸部将球停下后,带球往前推,吸引了防守注意力后,送出一脚直传,给到禁区左侧。 齐达内快速跑过来,用身体挡住了埃布埃,抢先一步将球给停了下来。 背身拿球,稍加停顿后,齐达内果断转身向右,并迅速将球送入大禁区。 劳尔追球而去,但科洛·图雷抢先一步,将球挡出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