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同江前线。 大同江,正是北齐与高丽的边界之江,这条江发源于白山南麓,往后流向西南,历来作为两国的边界。 在萧逸所在的后世时空里,这条江,有说法是因上游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入,合二为一,故称为鸭绿江。 此时,高丽人的三路大军早已渡过大同江。 指挥本次进攻的,正是高丽王朝的大将盖宿武。 在高丽王朝一统高丽半岛的过程中,这位盖宿武盖将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曾经一个人带着手下兵马冲杀,直接杀到了对方的中军营帐中,以中了五支箭的代价,浑身浴血地,将对方领头的将领给拿下。 这一仗,他可谓是一战成名。从此以后,武神盖宿武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高丽半岛。 也正是如此,这次他力主讨伐北齐,自荐为先锋将军,也令高丽王朝的底气,足了很多。 本次率军前来,以一路兵马吸引着东胡人的注意力,然后另外的两路军队,从侧旁杀出,直接将东胡人杀了个片甲不留。 渡过了大同江以后,盖宿武指挥大军直扑聃东县城。 很快,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聃东县,以之为据 点,盖宿武整顿军备,准备对东北开始步步蚕食。 恰好在这个时候,屈突真也已经驰援而至,他驻兵在辽阳,与盖宿武形成了对峙的态势。 屈突真手下有十五万人,盖宿武手下却仅仅只有十万人,加上屈突真可以就地调动东胡部落的士兵,所以,实际上他的手下,两倍于对方不止。 但屈突真来到辽阳以后,第一时间,并不敢抢先行动。 这在无形中,给了盖宿武喘息的机会,利用这个机会,盖宿武在聃东周围布置好了防线。 等到屈突真发起了攻击,却被眼前的四道宽阔而深的壕沟给挡住了,哪怕在武器上,北齐人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可依然陷入被动。 到后面,盖宿武的轻骑兵从侧旁杀出,给屈突真杀了个措手不及,一番拼斗下来,北齐人丢下了两千多具尸体,悻悻地逃回了辽阳。 第一次接战,以北齐人的完败而告终。 屈突真感到压力山大。 他在营帐中徘徊,有些束手无策的时候,营帐外突然传来急报声。 原来是朝廷远来的使者,将大梁即将对高丽开战的消息,传递过来了。 拓跋次欢给屈突真的任务很简单:“坚 守阵地,等待支援。辽阳不失,即为大功。” 获知这个消息后,屈突真顿时大喜。这无疑是将自己这次的战略任务的难度,从地狱式的难度,降到了初学者的难度。 坚守辽阳?那不是挺简单的一件事嘛? 同样得到消息的,还有盖宿武。 他从高丽朝廷方面获知消息,顿时有些吃惊:“什么?大梁人,没有趁机打击北齐人,而是要向我们宣战?这些人,到底在搞什么鬼啊?” 汇报消息的士卒说道:“据大梁的太师说,他们中州大地,同文同种,是为一体。所以这次咱高丽出兵,他们中州人,都要协同一致,御敌于国门之外。” 盖宿武怒极反笑:“可笑,可笑至极。鲜卑人什么时候与大夏人,居然是同文同种了?大梁人这分明是在开玩笑吧?” 不过,有大梁国这种军事怪胎参战,盖宿武不得不对这一战重视起来。 在此前,高丽对大梁的了解,多半还是停留在昔日旧齐的印象中。 但随着大梁的一些先进武器,比如燧发枪等,流入到高丽半岛以后,高丽人对大梁的印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对新式武器颇为赞赏的高丽国王李 铭伯,甚至专门让人从各个渠道去搜集燧发枪,并亲自组织了一个火枪营,作为近身的侍卫营。 正所谓上行下效,李铭伯的这一举措,深刻地影响了他手下的高丽将军们。 盖宿武的身边,也是有这么一支火枪卫队的。 只可惜,高丽人对火器的制造技术并不甚了解,只能停留在各种渠道引进的阶段。 盖宿武被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给弄得有些不明白,召开的军事会议,也是不了了之了。 过了两天,再探,却只听到朝廷传来消息说,大梁人向高丽宣战了,但没有任何的下文。 国君李铭伯在圣旨中言道:朕以为,这仅是大梁人稳住北齐人之举,并无真实行动,盖将军可根据战场实际,灵活应变,以速胜为宜。 收到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