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八,甲寅日,宜嫁娶、祭祀、祈福。 丁安在县城雇了专门迎亲用的马车和乐队,还有衙门里两个今儿轮休的捕,昨儿个晚上就已经到了田家院子。 一早,寅时刚过,在田姑母家院子里歇下的众人,便都已经起身忙碌了起来。 吃过早饭,丁安又重新洗漱了一番,然后才换上了一身大红色的新郎服,边和来帮忙的兄弟们交待一会儿的事儿,边任由田姑母帮着自己整理衣裳。 看着今儿个格外精神的侄子,田姑母脸上的喜色愈发浓郁:“真好,安子你如今又要娶亲了,要是你阿爹阿娘泉下有知,指不定会多高兴呢,等日后我下去了,也不用没脸见他们了。” “姑母和姑父一向对我视如己出,这些年更是没少照顾我和丫丫,一年中的这些年节,哪次不是在姑父姑母这里过的,又怎么会没脸见阿爹阿娘,再说姑母如今还年轻着,身子骨也好着,少想那些不好的事儿。” 一旁的田家表姊也劝道:“就是的阿娘,今儿可是表弟大喜的日子,咱们不说那些。” 与此同时,蒋家院子里也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人,男人们在院子里,领着各家的娃娃们,摩拳擦掌,等着一会儿的堵门,女眷们都围在蒋娟的屋子里,看着已经装扮好的蒋娟,说些体己话。 崔家外婆还有几位舅舅舅母们作为长辈,是要给新嫁娘添嫁妆的,有的准备的是布匹成衣,有的准备的是首饰,还有给蒋娟备了梳妆台的,其中是二舅母的添妆最为豪横,直接拿了几张银票,塞到了蒋娟手里。 蒋娟慌张地瞧着手里的东西,有些不知所措:“二舅母,这怎么成……” 二舅母孙氏一向豪气,拍了拍蒋娟的肩膀道:“有什么不成的,二舅母实在想不出要给你添些什么嫁妆啊,索性就实在些,你就当替二舅母我省事儿了。” 崔外婆也劝道:“娟儿你就收着吧,你二舅母一向不弄那些虚头巴脑的,今后自己过日子,用银子的地方多,手里多备着些是好事儿。” “那就谢谢二舅母了,也谢谢外婆还有其他舅舅舅母给添的嫁妆,我以后一定好好用着。” 崔外婆拉着蒋娟的手,不由地想起了蒋娟以前的遭遇,不住地叮嘱道:“咱们娟儿以后定能顺风顺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以后要是再受了委屈,可一定要和家里说,不要自己一个人扛着知道不?” 蒋娟眼中泛着泪光,重重地点了点头:“不会了外婆,以后不会了。” 蒋母见状也是伤心不已:“这次嫁去了那么远,可要好好照顾自己,时不时地就带着小宝回来瞧瞧。” 祖孙、母女三人都有些激动,一旁的小舅母忙劝道:“新娘子别哭,还没到时辰呢,这时候可别哭花了妆。” 沈鹿竹也道:“是啊,外婆和姨母就放心吧,我和褚义定会多照顾表妹的。” 屋内正劝着,院外丁安已经骑着带了红花的高头大马,带着迎亲队伍在村里绕上了一圈,来到蒋家门前了。 褚义、蒋全几个带头堵门,喧闹了好一阵子,才叫丁安进了蒋家院门,寅时三刻,随着一声“吉时到”,迎娶蒋娟的马车,驶出了蒋家院子。 丁安骑着马,行在迎亲队伍的最前方,紧跟着的是被傧相簇拥的迎亲马车,再之后是奏着喜乐的乐队,最后面则跟着拉着嫁妆的蒋全和褚家的马车。 蒋全和褚义今儿负责送亲,小两口一商量,索性全家就一同跟着回县城,迎亲的队伍行进得很慢,一路走走停停,总算赶在巳时前进了县城。 迎亲的队伍进了县城后,会在县城的主街上绕上一圈,褚义便先一步把马车赶回了自家在长青街的宅院,将一家老小和行李先行一步送回了家中。 随后小两口带着丫丫和小宝,又去隔壁叫了孙大娘老两口,还有等在孙家布庄的林秋怡,众人等在街边,瞧见丁家迎亲的队伍绕过来后,这才又重新跟了上去,一起送亲到大拿胡同的丁家。 丁宅,丁安托了袁捕快等人带着一众来参加婚宴的亲友们守在这里,众人瞧见丁安带着迎亲队伍一拐进胡同,立刻就在门前放起了爆竹,红色的爆竹碎屑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蒋娟就在这漫天的“红雨”中,被丁安牵着手,跨过火盆,一步步走进了这个今后要生活的院子。 观完礼,沈鹿竹就带着丫丫和小宝,连同林秋怡还有孙大娘便一同来到了新房。 孙大娘是特意为了参加蒋娟的喜宴,才特意多留了几天的,蒋娟如今见了人,很是感慨:“大娘您快坐,表嫂同我说大娘今儿能来吃喜酒的时候,我真的很高兴,去年得了您那么多照顾,如今您要和儿子团圆去了,该当面道谢告别的,只是……” 孙大娘拍了拍蒋娟的手,打断道:“傻孩子,我知道,你们要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