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的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虽然每逢变故,崇祯总是忍不住在母亲的画像面前哭诉一番,但是事后他总是能收拢心神,将心思放在国政之上。
祖宗传下来的基业,虽然日趋衰败。
但是对于崇祯来说,他是不愿意这大好的河山毁在自己的手里的。
因此,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反复思索救国之策,即便是楚行治下的大乾已经成了势头,难以抑制。
但是崇祯心里很清楚,虽然伪乾一时间覆灭大明是不可能,但是他却在着大明刨动的根基。
仅靠一个洪承畴,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崇祯还认真的选拔着将领,希望靠优秀的将领,将伪乾如同西北一样,将势头打下去。
崇祯反复思索任命孙承宗为帅失败的原因,最红崇祯的出来的结果是,主帅和方面级别的将领虽然优秀,但是将领终究差了那么一些意思。
至于大明的弱势,崇祯心里很清楚,但是大明时局衰败,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他无法短时间内改变。
他要做的就是靠如今的条件,短时间内,挖去所有的毒瘤。
可就在崇祯憋着一口劲儿,想着选拔将领的时候,前线又传来伪乾贼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再不见先前借助弇山之战胜利,假装退兵,实际上派出多股精锐部队进攻的消息。
而河南和湖广各州县聚集民勇,击退贼军的奏报,又开始如同雪花一般,由地方上不断呈报上来。
由洪承畴上奏,自己亲自修改的民勇招募令终于奏效了。
崇祯也终于欣慰的长出了一口气。
崇祯知道,这招募民勇,是让地方做大做强,朝廷的政令不通畅的一条思路。
但是时局到了眼下这个样子,崇祯已经没有办法。
而且,崇祯也不是完全被动,他无法放心由督抚掌控独立于朝廷的进队,所以崇祯修改后的招募民用令,只允许州县自己办理,督抚不得过问。
崇祯觉得,单凭这一招,就能长时间限制伪乾。
让楚行龟缩在山东和南直隶二地,不能动弹。
崇祯这边儿这口气刚出完,西北就传来了消息,戴罪立功的曹变蛟在西北打的非常不错,在陈奇瑜的率领下,打了好几个漂亮仗,嚣张的不可一世的高迎祥被撵的到处跑。
不过这群反贼的整体力量虽然被削弱,但是有过一次上当受骗经验的崇祯,敏锐的发现,反贼的骨干力量并没有丢失。
诸如李自成、张献忠、高一功等人,依然活跃在各地。
崇祯很清楚,只要他们不死,西北那种地方该乱还是要乱的。
因为西北根本不涨粮食了,崇祯绞尽脑汁,也没有办法让西北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足够的人口。
甚至崇祯在知道西北情况艰难的情况下,还是要收取赋税,让西北本来就不富裕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
吴牲倒是被他派出去了。
吴牲是崇祯手下为数不多的算是有真才实干的臣子,对于西北的情况也非常了解。
吴牲不止一次跟自己提及,防御、边寇、练兵、恤民四难,及议兵、议将、议饷、议用人四事,也跟自己谈了一些解决办法。
但是他提及的策略,崇祯除了蠲免一些地方的赋税之外,就只剩下撒撒内帑的银子,赈济灾民。
至于其他的修筑要塞,改善民生的措施,崇祯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崇祯现在的主要问题其实跟楚行一样,都是缺钱。
但是两个人缺钱的原因完全不一样。
楚行缺钱,就像是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资金流不太够用,必须想办法开源,才能更好的加快项目的发展,让公司做大做强,然后上市。
而崇祯缺钱呢,就像是一家运营了几百年的老公司,濒临倒闭,到处都是赔钱的项目,而且为数不多的赚钱项目,还让一家小公司给抢走了。
于是乎,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筹钱来堵窟窿。
股东和高管们一看公司不行了,老板也很凶残,根本不愿意花钱补贴朝廷,大家都想尽办法在这个残破的公司捞钱。
就只剩下崇祯一个人,他哪怕是有再多的祖宗传下来的家业,也不够他补贴一个偌大的王朝的。
而此时此刻,思索了许久,崇祯还是将心思再次放在西北上。
对于西北来说,很多大臣们的想法是直接舍弃这个赔钱的项目,让他们自己折腾去吧。
跟之前朝廷放弃吐鲁番、放弃奴儿干司,其实是一个道理。
他既然乱,还不挣钱,我们就不要这个项目了呗。
对于这种想法,崇祯皇帝是完全不认同的。
西北如果丢失,先不说整体形势的崩坏,单说这群没法自我养活的百姓,就会蜂拥而出,给朝廷造成致命的打击。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