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书院,江东书院,江陵书院,扬州,苏州,宣州书院等等。他们或许没有太白书院规模宏大,但实力却不容小视,每年都有学子考中进士,或进入大唐官方体系。他们有背景,有身份,更是正规书院的学生,虽然比之太白书院差点,但也是一时之才.....“
最后,长孙道:“臣妾派人去礼部询问过,就去年,各地加起来的毕业学子足有十三万有余,并且每年还在增加....”
“这.....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听完后不是惊喜,而是冷汗都冒出来了。要是每年有个几千上万的,以大唐的体谅想要消化不难,虽然好位置没有了,但至少有地方安排。
但十三万学子,还都是正统书院出来的有背景,有师承的人才。这是要爆炸的前奏啊!
“去,立即去将姬松,和皇帝叫来。简直胡闹,他们这已经坐在快要喷发的火山口,还有心思给朕办什么盛典?胡闹快去将他们叫来。”
“且慢!”
长孙止住皇帝,让已经准备出去叫人的陈寿停了下来。
“陛下稍安勿躁!”
但李世民现在哪还管得了这些?以前他们是缺读书人,就算后来多了,那也能消化。但现在,十三万人啊,大唐怎么能消化得了?
这要是不妥善处理,是要出大乱子的。都说仗义没多屠狗辈,负心具是读书人。这读书人多了,心思也就多,想法也就乱了。
特别还是朝廷不能妥善安置他们,这要是长此以往,一旦他们心生不满,那大唐就彻底完了。更令他担心的是,一旦大唐不能满足他们,说不定就要远走高飞。去周边国家,却投靠世家门阀,这如何得了?
“您就真的以为承乾没有发现吗?那您也太小看我们的儿子和满朝文武了!”
李世民猛地抬头,不可思议道:“什么?他们已经有办法了?”
“不错!”
“不但有办法,并且做的还很好,至少臣妾听过之后没发现什么大问题!”
随后,长孙将李承乾处理法子说了出来,李世民当即就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原来......如此!”
苦笑一声,道:“老了,到底是老了。姬松说的对,一代新人换旧人啊!”
他此时也明白了,无非就是通过科举将真正有才之士纳入朝廷体系,这些聪明人安稳了,剩下了也就好办了。
并且为了解决此事,还主动为学子们牵线搭桥,为他们寻找出路。
有去海外领地的,有去藩属国的,也有服务于世家的。这些人有了出路,虽然事与愿违,但至少不差,保持体面的生活也不算埋没他们。并且朝廷还规定,当他们想回中原时,会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能安排的安排,不能安排的也按照相应的品级给与待遇。
朝廷官员有的,他们也有,不会因为他们服务于其他国家或者海外领地而遭到抵触和歧视。
不过,朝廷也是有要求的,并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损害大唐利益,不然就算是天涯海角也要将他们绳之于法。
“好啊,朕现在可以真正的放心了!”李世民欣慰道。
“所以,这次不单单是为朕举办庆典,而为这些人找到出路,或者给藩属国和其他国家一个机会?”
“是的,毕竟他们不了解大唐情况,待他们来到大唐,我们再稍作引导,看到我大唐如此多的人才,只要不傻,他们还能忍得住?”
“更何况,大唐对于走出国门的学子极为宽容,只要不做出什么有害大唐利益的事情,他们可谓自由至极。”
“并且大唐还可以通过学子们的影响力,慢慢的同化那些国家势力。我中原自古就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只要不堵住他们的退路,没几个人愿意将母国得罪死的。”
李世民闻言点头满意道:“如此就好,这下就放心了!”
随后看着姬松的安排,上面详细列举了这次庆典的项目和规格,以及应邀人选。每次看到这份奏疏他就不能自已,要是真的按照上面的安排来,这次庆典将是一场令天下瞩目,令后世都很难超越的盛典。
而大唐之名也将随着各国使者的到来,名传天下,令所有人都震惊不已!
-----------------
王玄策上次朝会之后就立即开始准备,这才他打算亲自前往迎接各国使臣。倒不是非他不可,而是他不想出任何意外。
天下很大,国家更是多如牛毛。总有一些人看不清形势,夜郎自大,不知所谓!
要是以往,大唐就像是看到蝼蚁一般很少理睬,只要不碍眼,爱干嘛干嘛,就当是看笑话了。
但这次不一样,这一次盛典意义重大,不单单是为太上皇举办庆典,而是综合了多重因素和诉求,万万不可有丝毫大意。
鸿胪寺大堂中,王玄策高坐首位。在没有大鸿庐的情况下,他就是实际上的鸿胪寺掌舵人。并且多年来也确实是他在理政。
看着底下济济一堂的手下,他露出自傲之色。自从他接掌鸿胪寺后,就毫不留情地辞退了不少官员,可谓是手段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