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看似平常,可是却在全国千家万户都在上演着。
儿子吃到的是久违的妈妈的味道,而对于妈妈来说,儿子能回来,能吃到她做的菜,她就满足了。
最朴实,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触动人心的。
镜头再次转换,这一次来到了国外,旧金山,唐人街。
街上挂满了红灯笼,时不时地响起的辞旧迎新的鞭炮声,满满的都是喜庆的味道。
楼上,老人隔着玻璃窗望着窗外的街景,脸上满是笑意。
老人坐在沙发上翻看着老照片。
打电话给儿女孙女约好了晚上一起吃年夜饭。
只不过,这一次老人说的是英语!
老人来到了父母的灵位前,为父母上香,摆上碗快:“爸,妈,过年了,我给你们拜年了!”
字幕缓缓浮现:“思念!”
哪怕是远在海外的游子,虽然说着外语,人在他乡,可也忘不了自己的根,忘不了在父母的灵位前摆上两幅碗快。
镜头回到国内“巴蜀宣汉!”
过年了,在外忙碌奔波的儿女们带着孩子,回来团聚过年。
家家户户挂上了崭新鲜艳的红灯笼,铁上新的春联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可是并不是所有人到过年都是喜气洋洋的。
一个老汉拿着旱烟杆子站在门口,看着热闹的邻居家一家人,他们路过的时候,总会和他打招呼送上一句问候:“王叔,新年好!”
可是他虽然满脸笑容地回应着,但是镜头之中,他的家门口却依然没有换上新的灯笼,没有贴上新的春联。
看着邻居家一家热热闹闹,和和美美,他的眼里写满了羡慕。
可是他却只能孤零零地一个人转身回头。
邻居转头看到老王孤零零的一个人,连忙笑着喊住了他:“欸,老王!”
然后上前拉着老王的手:“走,走,到我家去吃饭!”
王叔伸手用烟杆指了指家里:“我家里做着饭呢!”
邻居却是不以为意坚持要拉着老王去家里吃饭:“哎呀,过年过节的,走,走走!”
老王解释道:“真的,我正烧着饭呢!”
可是邻居却是不在意地道:“我知道,做就做了,多个人多双快子,走走!”
说完拉着老王进家门:“不要客气嘛!”
家里热热闹闹的,邻居家的阿婆看到老伴拉着老王过来,热情地迎了上来:“老王!客气什么呢?多双快子嘛!”
老王坐在了邻居家的饭桌前,邻居给他添上了一副碗快。
“今天过年,我们高兴!”
大家读说着:“高兴,高兴!”
可是老王却是忍不住用手去擦拭着眼泪。
字幕缓缓浮现:“睦邻!”
这一幕或许很多人小时候都记的,所有远亲不如近邻,那个时候的邻居就真的和亲人一样。
多个人多双快子嘛,这句话,可以说听在任何人耳朵里,都会觉得耳熟。
特别是对于付广南他们这些老一辈的人来说,当那一句:“多个人多双快子嘛”响起,就莫名地忍不住红了眼眶。
看到老王擦拭眼泪的一幕,想来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镜头再一次带着他们来到了“济南历城!”
不大的房子里,大着肚子的妻子开火做饭炒菜。
马路上,骑着车送快递的丈夫,在为这个小家忙碌到大年三十晚上!
妻子做好了菜,拿出碗快,坐在饭桌前等着丈夫回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