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没有多少了,撑死了也就只剩下几百人残兵败将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接下来海军陆战队依旧没有进城去亲自搞清剿作战,而是让扶桑第十三师的两千兵力入城负责最后的清剿战斗。 入城打巷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零散的战斗很容易导致伤亡,楚军正规军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亲自跑去打这种巷战,而是会让仆从军来承担巷战任务。 之前的一系列欧洲作战里,正面攻防战结束之后的城区清剿作战,基本都是由仆从军所负责。 值得注意的是,楚军口中的巷战其实和后世人说的巷战也不太一样。 一方面是当代土著国家的城市建筑都不咋地,绝大部分城区建筑都是木头建筑,石头建筑其实很少的,更别说什么钢筋水泥建筑了,没有良好的巷战地形基础。 这意味着这些土著城市的建筑扛不住楚国人的炮火,土著守军想要打巷战的话,他们连藏身作为依托的坚固建筑其实都找不到多少。 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占据主要因素的因素,那就是打巷战其实对通信,组织能力、军心士气乃至后勤补给能力等等要求都比较高,不是你想要打就能打的。 战五渣军队打野战的时候几百人几千人聚集在一起,打起正面进攻之类的问题还不大,但是你敢让他们打巷战,你就要做好兵力一散出去,立马就消失的无影无踪的准备。 就算士兵不跑路,但是当代的通信以及组织能力也不行,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指挥,让零散兵力进行相互的配合,最后的结果说好听是打巷战,说不好听就是分散出去,让他们各自为战。 所以当代楚军口中所谓的巷战,和后世的巷战不是一个概念……准确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战,更多的是清剿敌人的零散溃兵。 当然,这种清剿作战也会遇上抵抗,大多是零星抵抗,极少数是有组织的抵抗,因为地形过于复杂而也会让己方出现一些伤亡,但是整体可控,伤亡数量不大。 但是既然有仆从军可以当炮灰用,楚军自然不会傻乎乎的用正规军去打,能避免正规军的伤亡总归是好事。 然而如果没有仆从军可用的时候,楚军也不会畏惧巷战,该用正规军打还是用正规军打,并且打起来比仆从军凶猛多了。 之前的伏尔加河的两场战斗,即阿斯特拉罕战役以及察里津战役里,楚军因为没有仆从军一起作战,所以都是用正规军打一系列的战斗,包括巷战,甚至参战的还是楚军里最为精锐的甲等战备师呢。 东欧方向的作战,之所以没有仆从军,主要还是因为地理、交通等因素,楚军在中亚方向虽然也有两个殖民地国家,即哈拉汗国、希瓦汗国。 但是楚国人在这一方向的殖民政策,和在其他海外地区的殖民政策不太一样,因为临近中亚两河省本土,因此在这一地区里的殖民政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掠夺,更多的还是不断的侵吞土地,持续移民,扩大控制区为主。 多年后的今天,这两个殖民地国家实际上国土面积已经大幅度缩水,只剩下少量临近莫卧儿帝国,波斯王朝的一些土地还留存着。 按照这么个局势继续发展下去,这两个殖民地国家迟早得完蛋,彻底成为大楚帝国的一部分。 就和原时空俄罗斯人持续南下中亚,最终控制了这些地方一样。 楚国人在这一地区里的扩张策略,其实和俄罗斯人的扩张策略差不多,并且还要更加激进一些。 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楚国人也没有在上述两个殖民地国家里招募士兵组建仆从军……存在着比较大的叛乱风险。 而楚军也不可能大老远的从其他地方调集仆从军过来,再千辛万苦的运输几千公里送到东欧前线去。 因为维持仆从军作战也需要大量的火车运力的,在西部铁路如今都还是单线铁路,在前线战争爆发后,运力非常紧张。 在运力紧张的当下,楚军更倾向于把铁路运力都用于保障战斗力更加强悍的正规军,尤其是甲等战备师这种精锐部队上。 以有限的火车运力得到更大的战斗能力。 如此也就导致了楚军在东欧地区里作战,是没有仆从军协同作战的,作战任务都只能让正规军来承担。 伤亡自然有,但是战斗力却是非常强悍,推进速度也更快。 可以说有得有失。 然而在欧洲地区作战,楚军却是有大量仆从军可以使用的。 既有跨海运输调集来的印度军团三个师,还有扶桑军团一个师,此外楚军还在欧洲当地招募了数万仆从军正在训练,已经组建了欧洲第二十三师、二十四师、二十五师、二十六师、二十七师一共五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