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千千小说网>历史军事>三国之银狐> 第三十二章 匡城之战(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匡城之战(2)(1 / 3)

李典的命令下达之后,前军的数千人马就缓缓后撤。 中间露出了一个空档。 这样整个曹军的阵型就变成了一个凹字。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袁军最前面冲阵的不是人,而是大量器械。 用人命去跟器械拼命显然不值得,所以自然要暂避锋芒。 而曹军营寨本身就是用蒲城地区的残垣断壁上建立。 左右两侧有部分临时修建的寨墙、土山、箭楼。 因此如果对面袁军直接冲的话,就可以用大量的弓箭进行反击。 双方的距离此时越来越近,如果从天空上看,就会看到两边都是密密麻麻无数黑点。 而黑点更多的袁军一方则铺天盖地漫山遍野一样,如同涌动的潮水般袭来。 可在曹军眼中,他们就只看到漫无边际的潮汐似浪花一样汹涌澎湃。 虽然此时艳阳高照碧空万里如洗,可是两军一开始相隔太远,什么都看不太清楚。 等到大地上的震动越来越近,远方的旷野就密密麻麻堆起一层黑边。 黑边旋即又分出几条若即若离的细细黑线,顺着土坡蚯引般蜿蜒而下,在坡下土滩上再打横左右散开。 最前排的便是数百辆用于冲阵的冲车、巢车等物,现在没有被应用于攻打曹营,反而变成了用于冲击曹军的野外阵地。 但本身这种东西适用于冲击城池和营寨,就在于比较笨重,用于冲击不会跑的城池营寨还好,用于冲阵的话就很勉强,比如现在就不一定冲得进。 远处的袁军稍作整顿,随着几声悠长的号角声,大小十几块不甚规则的黑潮便如追岸的浪头般向着曹军的大阵缓缓涌来。 一列列冲车巢车堆积在了阵前,阴森凄凉的号角声中夹杂着断断续续的人喊马嘶,左右两翼袁军骑兵持着兵刃羁着马匹押着阵线水漫滩涂般不疾不徐地缓缓压上。 枪如密林刀如雪丛,旗卷幡张杀气腾腾,矛尖刃锋在阳光下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刺目白芒,眨眼间就连和煦的春风也变得冰冷肃杀...... 眼看着袁军的阵线不紧不慢地向前推进,大纛旗下的李典还是伫立不动,骑马立于一处土坡之上。 三十上下的年纪在此时展现出了极为平稳的心理素质,线条分明的长脸膛仿佛铁铸一般全无丝毫动静表情。 几个检校军务的校尉走马灯般来回,一声接一声地大声禀告最新的军情:“报!敌右翼是三队骑兵,人数约七百人!” “报!敌左翼大约一千人。” “报!已察对面车辆数约有三百余架,向着前军冲来。” “报......” 一声声的军情汇报中,李典慢慢抬起右手。 因为纷至沓来的各种消息而变得异常紧张的山坡上,刹那间就变得鸦雀无声,各路时刻准备就绪的传令兵以及摇旗手纷纷把目光集中在了那只手掌上。 古代战争打仗靠的不是喊,而是擂鼓、金钲、铜锣、号角、令旗乃至于口哨,这种时候任何一个指令就意味着要传达某种信息。 如果选择主动进攻,那么各类擂鼓号角令旗就会疯狂运转。如果选择撤退,那么金钲和铜锣就得死命敲打起来。 任何一种信息都代表着战争的走向,所以无数将士们都必须要时刻关注李典的命令。 纛旗下的寂静立刻就感染到周围的几个方阵,不管是满嘴苦味嗓子眼发干的新兵还是怀抱兵刃闭目养神的老兵,个个都禁不住扭脸把视线集中到那杆在轻风中微微摆荡的纛旗上。 这种寂静就象一道无声的号令,波浪般扩散开,顷刻就传遍了曹军全阵,耀耀日影下人人屏息静气昂首等待着李典会发布什么样的命令。 “令刀盾手在前,弓弩手全部聚集于土山、箭楼之上,还有让营寨的人把发石车推到土山上来。” “哞呜一一” 早就蓄势以待的九名士兵立刻就吹响了手里的号角。 三声号角划过,远远近近立刻响起一片短促枯燥的号令,原本寂静一片的曹军立刻就象一锅滚水般运动起来。 一队队兵士跟随军官的指挥或进或退或横移或并列,转瞬间疏散的阵型就变得紧密起来,依着伍什队哨营的建制,一排排一列列的弓箭手盾牌手长矛手刀斧手错落排列...... 成群的刀盾手开始往前拥挤着将自己的盾牌列于阵前,一队队弓箭手们开始往上攀爬。布置在右营的发石车、床弩也都开始往营寨外搬运。 双方的阵型已经越来越近。 袁尚的军队虽然只是袁绍军队的前军,但他自己也有先锋,乃遣督军马延为先锋将领,领五千人试探性进攻。 马延前军推着三百余架冲车巢车,左右两翼各有七百至一千骑兵,中央为三千步卒。 进攻的号角首先从马延部的主将旗帜下传来,然后滚滚车轮涌动。 冲车巢车在上千士卒的推动下向着曹军冲来。 “放箭!” 曹军左右各部将纷纷下令了命令。 顿时箭簇如雨,铺天盖地一样向着袁军的车阵席卷而去,有的噗嗤一声入肉,有的叮当一声撞盾,还有的钉在了车辆木头上,羽翼嗡嗡作响。 袁军其实也没有想到曹军居然敢出营寨与他们打,还以为是攻打营寨,倒是失算了,用车辆来打头阵,被箭雨击退。 马延怒吼着继续下达冲击的指令,可在密密麻麻的箭雨下袁军灰头土脸地裹足不前,死伤惨重。 “冲阵,破了那些土山箭楼!” 后方的袁尚见此情形,让其余部将自左右两翼向着曹军左右两翼的土山箭楼方向冲杀过去。 但李典早就在前排布置了刀盾手,双方迅速交战在一起,短兵相接。 这一下子直接从几千人的厮杀变成了上万人。 一声声的号角长鸣,擂鼓轰鸣作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