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眼前的青铜巨龙不是正品,陈文哲看不到当时修复的场景,要不然收获会更大。
而就算这样,陈文哲也能够通过眼前的彷品,推断出当时这件青铜器的大体模样。
他知道,当时发现它们的时候,那就是一堆包裹严实的青铜残件。
当一大堆时是铜锈斑驳的铜块,总共8块,重92.5公斤。
长安市公安局将8件秦代青铜龙残件,移交西陕历史博物馆后,才经文物修复专家反复研究、仔细拼对,才发现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秦代青铜重器。
1号、2号残件经粘接为龙头;
4号、5号残件粘接后为一个整体,长83厘米、宽20.1厘米、壁厚0.4厘米至0.6厘米。
从中可见龙体是分别铸造后焊接而成,它们与3号残件龙体呈穿插关系,构成盘屈缠绕的双龙。
8号残件为龙尾,是4条龙尾交缠,呈中空锥体,底径32厘米、口径19厘米、高28厘米。
专家判断,盘缠青铜龙应该是一对,只可惜其他残件不知身在何处。
相比原来的器型,现在修复的部分,肯定差之甚远。
但是,因为盗墓,真正的原器型,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现在也只能认为,他是一件乐器的底座了。
所以,那件三足蛙青铜鼓,就放在了它的后面,没有放在其上,也是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
绕过这两条气势磅礴的青龙,后面除了那灵山三足蛙青铜鼓,就是一只大型圆鼎。
看到这只圆鼎,陈文哲立即笑了出来。
这些东西,居然都有关联,虽然不是配套的东西,但是都能联系起来。
“这是子龙鼎吧?”
要知道最早的龙字,可就是出自这尊鼎。
“厉害,居然一眼就认出来了。”
李金鲤不得不佩服陈文哲,在鉴定文物这方面,他真的是很厉害。
商子龙鼎,商代末期青铜圆鼎,国家一级文物,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
子龙鼎系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南河辉县,后流入霓虹,又辗转至香江。
2006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征集回国,现藏于华夏国家博物馆。
商子龙鼎通高103厘米,鼎宽37厘米,腹深43厘米。
它保存品相完整,造型雄伟,器身饱满,体型硕大。
这一件圆鼎是已发现的所有商代青铜圆鼎中最大的一件,同时也是迄今所知带有“龙”字的最早青铜器。
商子龙鼎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就是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
高出鼎身22厘米的双耳,为整个大鼎增添了威严的气势。
器颈部和三足的兽面纹饰雄浑庄重,显示出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技术。
作为我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瑰宝,子龙鼎与最大的方鼎——司母戊鼎相映成辉。
它们一圆一方,堪称青铜国宝中的绝世双璧。
2013年8月,子龙鼎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专家根据掌握的资料推测,子龙鼎很可能出土于我国南河省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