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全部要用黄龙山底下的矿源,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维系大陆市场的需求,势必只能寻找其他可以代替的泥矿,故真假二字,有时就实在只能含糊一点。
其实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烧制出来的紫砂壶效果好不好。
此时陈文哲心中,已经有了点想法。
等以后随着工厂用泥的增加,他肯定要好好跟那些泥厂谈谈,最起码也要给他一些顶级的泥料。
陈青虎此时可不懂这些,他就知道,认真练泥就好。
挑选好了紫砂泥,或者说把调配好了紫砂泥加入水,就可以开始练泥。
练泥最考验功夫,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考验的一个认真和耐心。
这东西就跟和面一样,紫砂泥之中没有大的颗粒,和出来泥质很细,触感柔顺,也就差不多了。
练泥结束,就开始打泥条。
这个也没有什么窍门,很多同学都可以做,但是,怎么把泥条打的均匀、致密,这也是需要耐心、认真,最后才能看出真功夫。
打出泥条,就要根据需要,把泥条按照各种需要,切开来。
这个需要一定的规划,但是制作起来也不难,因为切好的泥条,还是需要在围身筒等工序当中,再次调整、塑形。
所以,接下来的才是难度,制作茶壶的很多工序,其实都很简单,但是,有些细节,却需要真功夫来把握。
特别是围身筒的时候,需要根据所制作茶壶的形状,不停的调整泥条,而这其中还有一个竖接工艺。
当然,横接工艺也有,那就是接壶底。
只有制作好了壶身,才会接上壶把、壶嘴,最后制作出壶盖,一把茶壶也就制作完成了。
整个制壶过程,如果是一个人制作,肯定需要大量时间,但是十几个人分工合作,那速度就很快了。
而且很容易形成流水线作业,这边不停的和泥,那边不停的打泥条,再有人切割,接下来有人专门围身筒,有人专门雕刻壶嘴,制作壶把。
如果制作水平可以,这么做起来,一把茶壶的制作速度,还是很快的。
当然,现在还处在调整适应阶段,也没有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的紫砂壶,要不然,速度还是要拉胯。
毕竟这是手工艺品,不是大规模生产的生活用品。
所以,制作这种手工壶,也没必要追求速度和产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人的分工很快确定下来,十六个人,十六双手,制作一把茶壶,速度还真是不慢。
只是其中的陈星辰就比较辛苦了,因为塑形是最重要的,整把壶好不好看,几乎都在他的手中控制着。
不得不说,能被陶教授看中,他还是有点本事的。
最起码,结合了所有同学的优势,最后在陈星辰手中融合的时候,他还是有点把握,能够让这把紫砂壶达到最佳水平。
专精级水平,说的通俗一些,也就是大师身边那些青年艺术家的水平。
陈星辰跟着陶教授学习了五六年的制瓷,对于瓷器塑形,不能说十分拿手,但也绝对不会手生。
而茶壶的塑形,只要不是一些特殊制式,在陈星辰看来,也没有什么难度。
他现在达不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做到漂亮二字,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不管是矮墩墩的水平壶,还是圆滚滚的芒果壶,他都做的中规中矩。
看着眼前不断出现的紫砂壶,陈文哲还是感觉十分欣喜。